楼头小圃径斜通,种竹休教势倚空。
好是故庐犹在眼,未应脩筱障西风。
楼头小圃径斜通,种竹休教势倚空。
好是故庐犹在眼,未应脩筱障西风。
这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王柏之手。诗中通过对新楼及周遭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尘世、享受自然之美的心境。
"楼头小圃径斜通"一句,画出了楼前有一个不大的花园,其中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远方。这个景象给人以宁静与隐逸之感。"种竹休教势倚空"则是说这里的竹子长得很自然,没有刻意的修剪,它们随风摇曳,仿佛要倚靠天空。这两句共同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又不失野趣的空间。
下一联"好是故庐犹在眼"表达了诗人对旧时居所的留恋之情。即便身处新环境,也难以忘怀过去那些熟悉的地方。"未应脩筱障西风"则是在说虽然已经到了秋天,应该收拾庄稼,但这里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或许是因为诗人不愿打扰这一份宁静,所以也就暂时搁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旧居所的对比,以及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独处的生活情趣。
客愁固多岐,我怀亦萧散。
连年寻故人,见子二水岸。
官居少闲暇,岁月忽已换。
有堂名秀野,未入俗眼看。
得名自君子,可当清净观。
未能艺桃李,且自饱藜苋。
荒凉城一隅,初不越门限。
脱身少年场,念此已熟烂。
嗟予老病侵,阅世盖多难。
相逢默无语,自足洗忧患。
穷冬足雨雪,近市乏薪炭。
时来正堂堂,尚得一笑粲。
二年住闽岭,所阅足青紫。
那知万众中,得此数君子。
相从不我厌,但觉岁月驶。
高论脱时俗,如风濯烦暑。
出处虽未同,气味固相似。
人生有离合,所畏为物使。
要当啜英华,不必计渣滓。
他年肯相寻,在彼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