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停烛,似新岁,数到上元时节。
一盏屠苏千岁酒,添得新人罗列。
昨日迎长,今朝献寿,赏团团佳月。
永和春好,用之不竭嘉客。
见说海上归来,有如瓜大枣,无人分得。
六十二三刘梦得,输与香山乐色。
菱谷二绡,杨枝春草,歌舞琵琶笛。
只愁元日,玉龙催上金驿。
洞房停烛,似新岁,数到上元时节。
一盏屠苏千岁酒,添得新人罗列。
昨日迎长,今朝献寿,赏团团佳月。
永和春好,用之不竭嘉客。
见说海上归来,有如瓜大枣,无人分得。
六十二三刘梦得,输与香山乐色。
菱谷二绡,杨枝春草,歌舞琵琶笛。
只愁元日,玉龙催上金驿。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百字令·寿陈静山》。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情感,展现了对朋友寿辰的庆贺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洞房停烛,似新岁,数到上元时节。” 这几句描绘出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夜晚场景,蜡烛在洞房内轻轻摇曳,与新年的氛围相似。诗人通过细数时间,来到了上元节,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庆祝生日的一个契机。
“一盏屠苏千岁酒,添得新人罗列。” 屠苏是一种传统节令中的食品,而这里用它来比喻千年的长寿。诗人通过这杯酒,表达了对朋友长寿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提到“新人”,可能是指新的宾客,或者是将要结婚的人,这些都聚集在一起庆贺这个特别的日子。
“昨日迎长,今朝献寿,赏团团佳月。” 这里写的是对朋友年龄的祝福和尊敬,昨天还在欢庆长者,今天则是为朋友祝寿。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传达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价值的珍惜,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月光的赏析。
“永和春好,用之不竭嘉客。” 这句话强调了永恒和谐的春天,以及这种美好的时节应该被充分利用来款待宾朋。诗人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释放,他希望这些美好的瞬间能够与朋友们共同享受。
“见说海上归来,有如瓜大枣,無人分得。” 这里提到的是一个故事或者传闻,说有从海外归来的奇异果实,其大小如同瓜和枣,但却无人能分享。这可能是对某种美好但又遥不可及事物的隐喻。
“六十二三刘梦得,输与香山乐色。” 这句话中,“六十二”可能指的是年龄或者其他含义,而“三刘梦得”则是对诗人自己或他人的称呼。这里的“输与香山乐色”,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将自己的作品、情感与美好的自然景观相结合,达到一种艺术上的满足和愉悦。
“菱谷二绡,杨枝春草,歌舞琵琶笛。” 这里描写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场景,菱角形状的谷穗、细长的杨枝以及春天的绿色草地交织出一幅和谐画面。同时,诗人也加入了歌舞琵琶笛的声音,这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讴歌。
“只愁元日,玉龙催上金驿。” 最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元日)的期待,以及对那天要乘坐的华丽车驾(玉龙催上金驿)的憧憬。这里“只愁”可能表达了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寿辰的祝福,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以及对生命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这是一首充满了温馨、喜悦与期待的情感色彩的佳作。
锦簇年华,悔一晌,悤悤放过。
到今朝,春归人远,凄凉故我。
方士无灵金钿杳,天孙不管云裳破。
剩零星,花片向人红,针楼左。愁如织,春蚕裹。
泪盈把,秋蟾坠。更谁人解得,依依可可。
帘外风轻声太息,画中山水眉深锁。
向空房,依旧二三更,和镫坐。
何意卿卿,常则住、白鸥溪曲。
那更是、一春风雨,远山如沐。
插槿新栽空谷锦,移恨远带潇湘绿。
羡深闺、泉石费经营,翛然足。还须种,柴桑菊。
原不慕,金门肉。任花开花落,无荣无辱。
半阁遥临天似水,野航小泛人如玉。
倩天边、曾向故园飞,双黄鹄。
冉冉流光,尽人世、谋身多术。
只如尔、神仙服食,胜餐芝术。
绛树横陈琳国李,青鸾争捧天台栗。
愿百年、七进九霞觞,从今日。堪裕后,樊宏漆。
堪擅誉,徐卿匹。看双双骥子,能文操笔。
怜我白头丘壑老,倚君紫禁经纶密。
好因时、莫便学蹉跎,乘风出。
嵚崎两洞,更善权深秀。凿翠玲珑开户牖。
敞层霄、云气结就重楼,楼高下,风动悬崖激溜。
耸身穿诘屈,随下危梯,丝竹清音杂鼯鼬。
人世有仙田,白石充粮,兼环列、药炉茶臼。
但雷篆、犹存囤碑空,不禁得洞中,一时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