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穿竹篱,却与篱为柱。
大小且相依,荣枯何足顾。
竹竿穿竹篱,却与篱为柱。
大小且相依,荣枯何足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事物间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竹竿穿竹篱,却与篱为柱"一句,通过对竹子的细致观察,揭示出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甚至可以成为围栏的一部分,既是自然的产物,又充当了人工结构的角色,这种转化表明了自然与人工之间的界限并不那么明显。"大小且相依"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大物小物、强者弱者的共生关系,无论大小,都能在这个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相互依存。
"荣枯何足顾"一句,则引出了诗人对生命盛衰更迭的超然态度。竹子有的是繁荣茂密,有的是枯萎凋零,但这些变化对于诗人来说,并不值得过分关注,因为在自然的循环中,生长与衰败都是必经之路,每一种状态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共存、循环往复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待世事变化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二年住闽中,不识建溪茶。
处处得残杯,顾未惬齿牙。
饥肠拥滞气,病眼增昏花。
故人持节来,怜我病有加。
会当饷绝品,不但分新芽。
苍壁月堕晓,宝胯金披沙。
一洗肝肺净,兀坐如还家。
阴雨又不解,天气复未佳。
持诗寄两公,请为交旧时。
便续北苑谱,即日定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