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山几度雪霏霏,沛里重吟细雨飞。
麦垄早欣占岁好,人言群道带阳归。
閒窗近挹寒芳润,高阁遥闻昼漏稀。
更喜留都方驻跸,沾泥无虑四骢騑。
塞山几度雪霏霏,沛里重吟细雨飞。
麦垄早欣占岁好,人言群道带阳归。
閒窗近挹寒芳润,高阁遥闻昼漏稀。
更喜留都方驻跸,沾泥无虑四骢騑。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塞山与沛里的景象,以及雨后带来的清新与宁静。首联“塞山几度雪霏霏,沛里重吟细雨飞”以“雪霏霏”与“细雨飞”对比,展现出不同地点的雨景特点,塞山之雪与沛里的雨,一静一动,各有千秋。颔联“麦垄早欣占岁好,人言群道带阳归”则转向对自然界的正面影响,春雨滋润麦田,预示着丰收的好年景,人们在雨后带着阳光回归,充满希望与喜悦。
颈联“閒窗近挹寒芳润,高阁遥闻昼漏稀”进一步渲染了雨后的清新氛围,闲窗前可以感受到雨水带来的湿润与花香,高阁之上则能听到稀疏的钟声,仿佛时间也因雨水而变得缓慢。尾联“更喜留都方驻跸,沾泥无虑四骢騑”表达了诗人对雨后停留之地的喜悦,即使马蹄沾湿泥土也不再忧虑,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展现了清雅脱俗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一战便抽兵,蛮孤吉浪平。
通连无旧穴,要害有新城。
昼卒烽前寝,春农界上耕。
高楼一拟望,新雨剑南清。
泸水断嚣氛,妖巢已自焚。
汉江无敌国,蛮物在回军。
越巂通游国,苴咩闭聚蚊。
空余罗凤曲,哀思满边云。
同营三十万,震鼓伐西羌。
战血粘秋草,征尘搅夕阳。
归来人不识,帝里独戎装。
悬军征拓羯,内地隔萧关。
日色昆仑上,风声朔漠间。
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
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
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
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
一想流年百事惊,已抛渔父戴尘缨。
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
道困古来应有分,诗传身后亦何荣。
谁怜合负清朝力,独把风骚破郑声。
平生无解亦无操,永日书生坐独劳。
唯觉宦情如水薄,不知人事有山高。
孤心好直迍犹强,病发慵梳痒更搔。
何事故溪归未得,几抛清浅泛红桃。
身起中宵骨亦惊,一分年少已无成。
松吹竹簟朝眠冷,雨湿蔬餐宿疾生。
僮汲野泉兼土味,马磨霜树作秋声。
相知莫话诗心苦,未似前贤取得名。
灯涩秋光静不眠,叶声身影客窗前。
闲园露湿鸣蛩夜,急雨风吹落木天。
城见远山应北岳,野多空地本南燕。
明朝欲别忘形处,愁把离杯听管弦。
日日闲车马,谁来访此身。
一门兼鹤静,四院与僧邻。
雨室墙穿溜,风窗笔染尘。
空余气长在,天子用平人。
故国有如梦,省来长远游。
清晨起闲院,疏雨似深秋。
宿寝书棱叠,行吟杖迹稠。
天晴岂能出,春暖未更裘。
数首新诗带恨成,柳丝牵我我伤情。
柔娥幸有腰支稳,试踏吹声作唱声。
高出军营远映桥,贼兵曾斫火曾烧。
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
县依陶令想嫌迂,营畔将军即大粗。
此日与君除万恨,数篇风调更应无。
狂似纤腰嫩胜绵,自多情态竟谁怜。
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