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频惊疾似电,江东大劫实堪哀。
相看骨肉浑如梦,回想家园定已灰。
人世奇灾何日息,天心余怒几时回。
最怜万姓同翘首,如雨王师竟不来。
烽火频惊疾似电,江东大劫实堪哀。
相看骨肉浑如梦,回想家园定已灰。
人世奇灾何日息,天心余怒几时回。
最怜万姓同翘首,如雨王师竟不来。
这首诗《感时》由清代诗人秦廷璧所作,表达了对战争与灾难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以“烽火频惊疾似电”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频繁与迅速,如同闪电般令人猝不及防,预示着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
接着,“江东大劫实堪哀”一句,点明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损失,尤其是对江东地区的影响,让人深感悲哀。诗人通过“相看骨肉浑如梦,回想家园定已灰”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亲人离散、家园破败的悲痛之情,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人世奇灾何日息,天心余怒几时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何时能结束、上天的愤怒何时能平息的疑问和期盼,反映了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最后,“最怜万姓同翘首,如雨王师竟不来”则以百姓翘首期盼王师(即朝廷军队)的到来,却最终未能如愿,表达了对政府应对不力的批评和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战争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人们对和平的强烈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鲋鱼在涸辙,所志斗升水。
斗升不可得,安望长江鲤。
朝登禹门浪,回首风雷起。
高才忽细行,脱略外讥毁。
乡闾不见容,县令邈难迩。
悠然挹斗酒,西游咸阳市。
一言悟时主,倾注超园绮。
献纳无间言,经纶有馀美。
平步蹑云汉,瞬息致千里。
贾生终如遗,资用岂不伟。
楼阙过朝雨,参差动霁光。
衣冠纷禁路,云气绕宫墙。
乱絮迷春阔,荐花困日长。
经旬辜酒伴,犹未献长杨。
征马萧萧柳外鸣,议郎归养洛阳城。
登山尚记飞云处,罢吏端如弃唾轻。
为米折腰知我拙,下车入里见君荣。
堂前嵩少宜秋色,献寿还应旋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