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风惊枕簟,汉月耿房帷。
何处怀人切,停梭见雁时。
寒生衣莫寄,瘦尽镜先知。
愿子长努力,效忠归未迟。
边风惊枕簟,汉月耿房帷。
何处怀人切,停梭见雁时。
寒生衣莫寄,瘦尽镜先知。
愿子长努力,效忠归未迟。
这首《寄远》是元代诗人周德可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
首句“边风惊枕簟”,以边塞的狂风突袭,惊动了寝具,形象地表达了环境的艰苦与不安,暗示了诗人所思念之人可能身处边疆,远离家乡。接着,“汉月耿房帷”一句,以明亮的汉月高悬,照亮了房间,象征着诗人对远方亲人无尽的思念,即使在夜晚也难以入眠,心中满是牵挂。
“何处怀人切,停梭见雁时”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诗人停下手中的织梭,凝视着南飞的大雁,雁阵的行进仿佛勾起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种思念之切,连织布的工作也无法继续。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寒生衣莫寄,瘦尽镜先知”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关心。诗人担心远方的亲人因寒冷而需要衣物,却因路途遥远无法及时寄送;同时,他也通过镜子看到了自己日渐消瘦的身影,预感到了远方亲人可能的瘦弱与艰辛。这两句体现了深厚的亲情与对亲人的深深忧虑。
最后,“愿子长努力,效忠归未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鼓励与期待。他希望亲人能够坚持不懈,忠诚于自己的事业或职责,同时表达了对亲人早日归来、团聚的渴望。这一句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深情祝福,也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
整体而言,《寄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以及对亲人生活的关心与祝福,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温暖的佳作。
嵯峨仙都观,遥望丹霞天。
后有千岁松,前有百顷田。
风日夏飒沓,烟云昼葱芊。
群彦一时集,安知非列仙。
持觞起相酬,罢琴抗高言。
天道信悠邈,人情何拘挛。
灵君不可致,落景讵少延。
仰虽惭冥冥,俯实忧元元。
主人顾坐客,此中可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