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花一辞蒂,流浪那可保。
从他上绮筵,宁似枝头好。
名花一辞蒂,流浪那可保。
从他上绮筵,宁似枝头好。
这首诗以“落花”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首句“名花一辞蒂,流浪那可保”,以“名花”比喻美好的事物,一旦离开枝头(辞蒂),就像流浪者一样,难以保证其原有的美好与价值。接下来,“从他上绮筵,宁似枝头好”,则进一步对比了在绮筵(华丽的宴会)上的名花与枝头的名花,指出后者虽不被众人瞩目,却能保持其自然、纯粹的美好状态,暗含对简单、真实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背后空虚的反思。整首诗通过落花这一意象,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短暂、美好易逝的主题,引人深思。
恭惟吾外祖,盛德表一乡。
身都云南瑞,一母十郎娘。
吾母实居长,钟爱非寻常。
择婿流俗外,眼高意见长。
岂无富豪子,熟视不得当。
吾父本儒家,诗礼夙自将。
乃以吾母妻,相期早腾骧。
谁知古罍洗,不入盆盎场。
回溯外祖心,终老弗能忘。
膝閒出苦语,此心汝其偿。
饮泣何敢受,负山类蚊虻。
二十一年閒,母没父亦亡。
我发既种种,杏园仅沾芳。
著鞭幸有路,盖与忽仆僵。
前言空在耳,欲报天茫茫。
吾婿在吾前,吾子罗吾旁。
努力各努力,世道须明昌。
听之勿藐藐,方来那可量。
庶几未了事,发为前人光。
冻云留雪消较迟,乾风飕飕时一吹。
原野惨淡看不宜,饥乌愁绝噤寒鸱。
饱死帐下羊羔儿,灞桥寂历久无诗。
谁欤凝香清梦回,玉山半侧瘦藤支。
意行髣髴鹤氅披,画堂五丈閒朱旗。
胡床冷月浸元规,膝上素弦呵手挥。
木声正与丝声比,避君三舍高渐离。
忽然曲终雪满衣,洞庭水涌鱼龙知。
急麾颓魄鞭倾曦,吾声岂与肃杀期。
不然持此将安之,折胶无续指无医。
我亦从君妄听奚,雪中作操终何为,古有履霜思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