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叶蜡蜂房,花下频来往。
不知辛苦为谁甜,山月梅花上。
玉质紫金衣,香雪随风荡。
人间唤作返魂梅,仍是蜂儿样。
密叶蜡蜂房,花下频来往。
不知辛苦为谁甜,山月梅花上。
玉质紫金衣,香雪随风荡。
人间唤作返魂梅,仍是蜂儿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其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生命之苦乐的深刻感悟。诗的前两句“密叶蜡蜂房,花下频来往”,以蜡梅花盛开和蜂儿忙碌为画面核心,展示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情景。蜡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格,而蜂儿则是勤劳工作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者互动的场景,传达出对辛勤付出的赞美之情。
接着,“不知辛苦为谁甜,山月梅花上”,诗人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问题,蜂儿和蜡梅花的辛劳究竟是为了谁的甘甜?这一问句不仅指向自然界,更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山月与梅花并置,不仅美化了景象,也增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玉质紫金衣,香雪随风荡”,此处“玉质”形容蜡梅花洁白而坚韧,“紫金”则可能指蜂儿的体色,这一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香雪随风荡”让人联想到春日里花香随风飘散,既描绘了景象,又传达了一种淡雅脱俗的情怀。
最后两句“人间唤作返魂梅,仍是蜂儿样”,诗人以“返魂梅”的美名赞颂蜡梅,并通过“仍是蜂儿样”表明蜂儿依旧在忙碌,这不仅强化了对蜡梅和蜂儿的赞赏,也暗示了一种生命永恒、生生不息的主题。
总体而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感悟。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