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卜算子》
《卜算子》全文
宋 / 李石   形式: 词  词牌: 卜算子

密叶蜡蜂房,花下频来往。

不知辛苦为谁甜,山月梅花上。

玉质紫金衣,香雪随风荡。

人间唤作返魂梅,仍是蜂儿样。

(0)
翻译
茂密的叶子如同蜡制蜂巢,蜜蜂在花丛中频繁穿梭。
它们辛勤劳作不知为谁酿造甜蜜,只有山间的明月和梅花共享这芬芳。
它们身披如玉质般晶莹的紫金色外衣,香气如雪随风飘荡。
人们称它们为复活的梅花,但本质上还是那些辛勤的蜂儿。
注释
蜡蜂房:蜡制般的蜂巢。
花下:在花丛中。
频来往:频繁穿梭。
不知:不知道。
辛苦:辛劳。
为谁甜:为了谁的甜蜜。
山月:山间的明月。
玉质:如玉般质地。
紫金衣:紫金色外衣。
香雪:香气如雪。
随风荡:随风飘荡。
人间:人间。
返魂梅:复活的梅花。
仍:还是。
蜂儿样:蜂儿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其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生命之苦乐的深刻感悟。诗的前两句“密叶蜡蜂房,花下频来往”,以蜡梅花盛开和蜂儿忙碌为画面核心,展示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情景。蜡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格,而蜂儿则是勤劳工作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者互动的场景,传达出对辛勤付出的赞美之情。

接着,“不知辛苦为谁甜,山月梅花上”,诗人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问题,蜂儿和蜡梅花的辛劳究竟是为了谁的甘甜?这一问句不仅指向自然界,更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山月与梅花并置,不仅美化了景象,也增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玉质紫金衣,香雪随风荡”,此处“玉质”形容蜡梅花洁白而坚韧,“紫金”则可能指蜂儿的体色,这一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香雪随风荡”让人联想到春日里花香随风飘散,既描绘了景象,又传达了一种淡雅脱俗的情怀。

最后两句“人间唤作返魂梅,仍是蜂儿样”,诗人以“返魂梅”的美名赞颂蜡梅,并通过“仍是蜂儿样”表明蜂儿依旧在忙碌,这不仅强化了对蜡梅和蜂儿的赞赏,也暗示了一种生命永恒、生生不息的主题。

总体而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感悟。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好诗。

作者介绍

李石
朝代:宋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猜你喜欢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其九

太玄太易小窗明,古义寻来醉复醒。

西伯纵逢头已白,步兵如在眼应青。

寒猿断后云为槛,宿鸟惊时月满庭。

此景得闲闲去得,人间无事不曾经。

(0)

欲到西陵寄王行周

西陵沙岸回流急,船底黏沙去岸遥。

驿吏递呼催下缆,棹郎闲立道齐桡。

犹瞻伍相青山庙,未见双童白鹤桥。

欲责舟人无次第,自知贪酒过春潮。

(0)

钟山寺避暑勉二三子

楼台虽少景何深,满地青苔胜布金。

松影晚留僧共坐,水声闲与客同寻。

清凉会拟归莲社,沈湎终须弃竹林。

长爱寄吟经案上,石窗秋霁向千岑。

(0)

剑池

阖闾葬日劳人力,嬴政穿来役鬼功。

澄碧尚疑神物在,等闲雷雨起潭中。

(0)

题庐山东寺远大师影堂

远公遗迹在东林,往事名存动苦吟。

杉桧已依灵塔老,烟霞空锁影堂深。

入帘轻吹催香印,落石幽泉杂磬音。

十八贤人消息断,莲池千载月沈沈。

(0)

春苔

春霖催得锁烟浓,竹院莎斋径小通。

谁爱落花风味处,莫愁门巷衬残红。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