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是色身妙宝,法身即是真心。从来无色亦无音。
一体不须两认。万法非无非有,有无亦莫搜寻。
二边俱遣弃中心。选佛斯为上品。
丹是色身妙宝,法身即是真心。从来无色亦无音。
一体不须两认。万法非无非有,有无亦莫搜寻。
二边俱遣弃中心。选佛斯为上品。
这首诗名为《西江月》,虽然没有明确的作者署名,但根据内容风格,可以推测为元代无名氏的作品。诗人以佛教禅宗的视角来阐述修行的要义。
"丹是色身妙宝,法身即是真心",这里的"丹"可能象征着修炼中的内在真我,"色身"则代表世俗的肉身,而"法身"则是指超越物质的精神本质,即真心。诗人强调真心即法身,不必过分执着于色身的表象。
"从来无色亦无音,一体不须两认",进一步阐述了心性的空灵,超越了有形与无形的界限,认为心性本体是一体,无需分别对待。
"万法非无非有,有无亦莫搜寻",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存在状态的理解,认为既非绝对的有,也非绝对的无,无需刻意追寻其根源。
"二边俱遣弃,中心",指的是摒弃对立两端,即对立的观念和执着,回归内心的平静与中心。
最后,"选佛斯为上品",意味着只有真正领悟并实践这种无分别的境界,才能达到修行的最高层次,即佛道。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引导读者放下执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前山之高何高哉,东有罗浮、西有白龙之崔嵬。
而前山处其中央,峭然独出,不但与之颉颃而徘徊。
前山之高几岁月,自盘古开辟以来。
巧匠铸铁以为骨,撑柱东南穹矹硉。
兔乌自升还自没,千秋万岁无腾歇。
平接蓬莱低巨阙,俯看一勺之沧浪,尘凡骇视谓之东溟渤。
前山之高高无垠,清泉白石四时春。
奇云六月峰头起,霹雳一声时雨匀。
不崇朝而遍天下,溥施品物咸欣欣。
前山之高多梧竹,九苞瑞鸟长栖宿。
时向天边振彩翎,五色文章惊人目。
羽仪廊庙为盛世,祯律吕宣助。
小大和鸣,箫韶九成。
天下太平,斯其为前山之耀灵也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