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理发》
《理发》全文
宋 / 吕南公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我发日以少,我梳未尝频。

过旬一理之,每理愁欠伸。

壮长足痒屑,奔驰更埃尘。

搔爬不觉劳,垢结类组紃。

虽复强栉沐,惮如负千钧。

钩牵就平直,流汗益苦辛。

当时结似拳,渐细效梅榛。

悬知又十载,几许及变银。

万物有盛衰,吾何为喜嗔。

借令但两鬓,岂害有冠巾。

人言发既凋,乃稍异痴民。

题诗且自贺,渐系老成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理发的过程与感受,以及对年华流逝的感慨。诗人吕南公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在理发时的种种不适与无奈,同时也反思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衰老过程。

诗中开篇“我发日以少,我梳未尝频”,点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日渐稀疏,梳理的次数也变得稀少。接着,“过旬一理之,每理愁欠伸”描述了每隔十天左右才进行一次理发,每次理发都伴随着愁苦和伸懒腰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理发的痛苦与不便。

“壮长足痒屑,奔驰更埃尘”则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活力与现在的疲惫,表达了岁月的无情。诗人虽然努力地梳洗,却如同负重千钧般艰难,每一次的梳理都像是被牵引着走向平直,过程中汗水不断,更加辛苦。这不仅反映了物理上的劳累,也是对内心疲惫的深刻描绘。

“虽复强栉沐,惮如负千钧”进一步强调了理发的艰辛,即使勉强进行梳洗,也感到如同背负千斤重物一般沉重。诗人将这一过程比喻为“钩牵就平直”,生动地描绘出在努力保持头发整齐的同时,身体与心灵所承受的压力。

接下来,“流汗益苦辛”直接点出了理发过程中的汗水与辛劳,而“垢结类组紃”则以“组紃”(古代的一种布料)来比喻头发中积累的污垢,形象地展示了长时间不打理后的状态。

“当时结似拳,渐细效梅榛”通过比喻,描绘了头发从紧结到逐渐细软的变化,仿佛梅树的果实,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自然规律。

最后,“悬知又十载,几许及变银”预示着未来十年后,自己的头发可能会变成银白色,表达了对未来的预见与对衰老的接受。诗人在此处反思:“万物有盛衰,吾何为喜嗔”,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兴衰更替,自己对此不应有过多的喜怒哀乐,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观。

“借令但两鬓,岂害有冠巾”则是对头发稀疏的乐观态度,即便只剩下两鬓的头发,也并不妨碍他继续佩戴帽子或头巾,展现出一种对生活态度的积极与洒脱。

“人言发既凋,乃稍异痴民”则引用他人的话,指出头发的凋零并非痴愚的表现,而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上对衰老的误解的纠正。

“题诗且自贺,渐系老成人”作为结尾,诗人以自我调侃的方式,表示通过写诗来庆祝自己逐渐成为老成之人,既是对自身年岁增长的接纳,也是对老年生活的期待与祝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理发过程中的辛劳与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思考,同时也传达了诗人面对衰老的乐观态度和对老年生活的积极展望。

作者介绍
吕南公

吕南公
朝代:宋

吕南公(约1047--1086),字次儒,简称南公。建昌军南城县丰义乡人(今江西黎川县裘坊乡一带)。北宋文学家。博涉丰富,书无不读,为文不喜缀缉陈言。熙宁中,(公元1073年左右)士方推崇王肃、马融、许慎之业,剽掠临摹之艺大行,独南公不能逐时好。一试礼闱不遇,遂退而乐室灌园,益著书,且借史笔以寓贬,以斧名齐。元佑初,(公元1086年)立十科士,曾肇疏称之欲命以官,旋卒。南公著有灌园集二十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猜你喜欢

一龛

一龛窄似鸟窠禅,世界悠悠任大千。

与老有情冬后煖,去仙无几日高眠。

斫开竹后初三径,忘却诗来又一年。

破戒忽题无味句,劣能成字不成篇。

(0)

夜雨

烛花垂穗伴空斋,心事如灰入壮怀。

老倦更阑惟熟睡,任他疏雨滴空阶。

(0)

白善坑

银须玉璞紫金精,犯难穷探亦有名。

白垩区区土同价,吴侬无事亦轻生。

(0)

高楼

高楼高登天,美人美如玉。

美人坐高楼,更弹天上曲。

飞声落人间,谁不注耳目。

安知妾此心,长恐昼夜促。

莫羡高楼高,莫羡美女美。

楼头瞻明月,楼下看流水。

月明圆易缺,水流去如驶。

独爱山中兰,幽香抱枝死。

(0)

寄馀杭全安石段少连二从事

分携俱是佐高牙,两地光尘自等差。

荣事日趋丞相府,道情时过老君家。

双鸿得侣知风便,一鹤思鸣对露华。

早晚相将云汉外,重为龙友免天涯。

(0)

秋夜有怀·其二

稍稍暝色添,悠悠远山缩。

秋声何方起,馀韵入修竹。

兴来不知痴,桥外一筇独。

灯光小市闹,人语深院肃。

惟应无归云,背向檐下宿。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