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家何在,穷途更暮年。
七歌同谷里,再拜杜鹃前。
胡羯长安满,骑驴短褐穿。
画图憔悴色,犹足见忧天。
国破家何在,穷途更暮年。
七歌同谷里,再拜杜鹃前。
胡羯长安满,骑驴短褐穿。
画图憔悴色,犹足见忧天。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的《题杜拾遗像》,通过对杜甫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个体命运的感慨。首句“国破家何在”直指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国家动荡,个人家园破碎;“穷途更暮年”则强调了他晚年生活的困苦与无奈。接下来,“七歌同谷里”提及杜甫在同谷时期的艰难生活,通过“再拜杜鹃前”表达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
“胡羯长安满”暗指外族入侵,长安沦陷,而“骑驴短褐穿”则刻画出杜甫朴素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画图憔悴色,犹足见忧天”,通过杜甫画像中憔悴的面容,传达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杜甫的生平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杜甫高尚人格和深沉忧思的敬仰,同时也寓含了对乱世时局的哀叹。
若有人兮,蒲柳风姿,憔悴支离。
恨雍容司马,抛残赋草;风流沉约,瘦损腰肢。
扁鹊低头,巫咸束手,丈室维摩亦皱眉。
数其罪,合先诛二竖,后斩三户。飘然与彼长辞。
况苦口良方我有之。倩冀州坐客,挥毫草檄;
少陵野老,信口吟诗。
左援桐君,右携欢伯,楚客高谈七发词。
涣乎一,涊然其汗出,是乃良医。
重上高楼,客载酒干林、又散晴霭。
殿角风铃,药阑残叶,昔日同游仍在。
年华顿换,金铺半映斜阳外。
徙倚处,肠断、西风心事偏无赖。
萸囊并佩、篱菊斜簪,旧岁秋光、恨难再。
叹如今、凄凉宝瑟,腰围频减沈郎带。
极目远山横浅黛。
倦凭飞槛,那堪对此茫茫,百端交集,一天疏籁。
白团似月复如霜。点缀倩红妆。
芳心一寸经营遍,平写出、半面秋光。
毫涴唇脂,墨沾衫绣,展向小晴窗。
草花历乱暗飞香。绮翼太猖狂。
肯教弃掷西风后,任出入、怀袖何妨。
蝶粉存无,蜂黄退否,此际耐思量。
碧草孤村,青萝三径,轻阴早散楼台。
金谷繁华,而今半委蒿莱。名花侍御曾栽。
叹芳菲零落,雏莺空转,当年燕子,依旧飞来。
躬耕别业,送酒旗亭,变迁转眼,屏幄重开。
冶游挟弹,金鞭宝马频催。
客醉东园,风回翠袖,香入春醅。几徘徊。
人去松影乱,鸦满城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