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根谁托。依清泉片石,信芳情邈。
乍倩影、窥见凌波,似环佩夜归,雾绡衣薄。
笑语临风,又檐底、玉梅同索。
想还丹换骨,九转竟成,捣遍仙药。空山不逢采若。
耐天冰地雪,寒动清角。
便驻得、长日壶中,忍烟景阳春,冉冉过却。
晓旭穿帘,替画取、连枝花萼。
为云沙、旧愁未浣,泪珠暗落。
寸根谁托。依清泉片石,信芳情邈。
乍倩影、窥见凌波,似环佩夜归,雾绡衣薄。
笑语临风,又檐底、玉梅同索。
想还丹换骨,九转竟成,捣遍仙药。空山不逢采若。
耐天冰地雪,寒动清角。
便驻得、长日壶中,忍烟景阳春,冉冉过却。
晓旭穿帘,替画取、连枝花萼。
为云沙、旧愁未浣,泪珠暗落。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仙的形象与气质,充满了清幽与高洁之感。词人通过“寸根谁托”开篇,巧妙地将水仙置于清泉片石之间,暗示其生长环境的清雅与独立。接着,“依清泉片石,信芳情邈”,进一步强调了水仙的高远与脱俗。
“乍倩影、窥见凌波,似环佩夜归,雾绡衣薄”几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水仙的影子比作夜归的环佩,轻盈而神秘,仿佛穿着薄如雾绡的衣裳,生动地展现了水仙的灵动与美丽。
“笑语临风,又檐底、玉梅同索”则通过与玉梅的对比,突出了水仙的高洁与清雅,仿佛在风中轻声交谈,与玉梅共同追求着高洁的品质。
“想还丹换骨,九转竟成,捣遍仙药”这一句,借用了道家炼丹的典故,表达了对水仙超凡脱俗、追求精神升华的赞美。
“空山不逢采若”一句,通过空山的背景,强调了水仙的孤独与独立,同时也暗示了其不被世俗所扰的高洁品格。
“耐天冰地雪,寒动清角”则直接描绘了水仙在严冬中的坚韧与顽强,即使面对严酷的环境,也能保持其清冷的气质。
“便驻得、长日壶中,忍烟景阳春,冉冉过却”这一段,通过想象水仙在壶中长存,与时间赛跑,表达了对水仙永恒美的向往。
“晓旭穿帘,替画取、连枝花萼”描绘了晨光透过窗帘,照亮了水仙与连枝花萼的画面,赋予了画面以生机与活力。
最后,“为云沙、旧愁未浣,泪珠暗落”一句,以水仙的眼泪暗喻其内心的忧愁与哀伤,但这种情感并未消散,反而更加深了其形象的复杂性和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水仙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高洁,更深入探讨了其内在的精神世界,以及与自然、时间、情感的深刻联系,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