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能出云,叆叇满封中。
林斋坐对客,润逼冠芙蓉。
长笑进履人,功成寻赤松。
灵山能出云,叆叇满封中。
林斋坐对客,润逼冠芙蓉。
长笑进履人,功成寻赤松。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之美。首句“灵山能出云,叆叇满封中”以“灵山”为背景,巧妙地运用了“出云”这一动态景象,不仅赋予了山峦以生命,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氛围。“叆叇满封中”则进一步渲染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使画面充满了层次感和空间感。
接下来,“林斋坐对客,润逼冠芙蓉”两句,将视线转向了画面中的静谧之处——一座小屋(或说是斋)内,主人正与客人相对而坐,周围的环境湿润而清新,仿佛连屋檐上的装饰都沾染了芙蓉般的光泽。这里通过“润逼冠芙蓉”这一细节,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湿润,也暗示了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环境的雅致。
最后,“长笑进履人,功成寻赤松”两句,以哲理性的思考收尾。通过“长笑”这一动作,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讽刺,同时也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进履人”可以理解为那些急功近利、追逐权势之人,而“功成寻赤松”则是对那些在功成名就后选择退隐山林、寻求心灵平静之人的赞美。整首诗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
奔山东南来,蜿蜒欲度水。
资邵不相让,并力遏之止。
怒石峭林立,巉撑兀熊兕。
危础出绝壁,飞甍影潭底。
下眩深涡回,前俯古塔峙。
孤云挂厓树,渔艇悬沙觜。
万柳暗江天,千帆隐城雉。
遐迩豁晞瞩,洵哉兹亭美。
同游痴翁后,挥洒亦莫比。
请为卧游计,画稿吾先拟。
西风吹客衣,秋日明远树。
萧萧班马鸣,念子明当去。
人生贵适意,要津何必据。
佐州亦不恶,足展经济具。
峨眉山川秀,文俗盛如故。
喜子过我乐,增我羁旅虑。
匆匆万里别,益叹相见暮。
此心如天河,随子西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