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各以时敷芳,今朝见桃于保阳。
落英半贴东流水,杏花依旧菲山冈。
前兹见杏知桃放,可惜桃残杏无恙。
菀枯迟早谁使然,而我犹然执名相。
万物各以时敷芳,今朝见桃于保阳。
落英半贴东流水,杏花依旧菲山冈。
前兹见杏知桃放,可惜桃残杏无恙。
菀枯迟早谁使然,而我犹然执名相。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桃花盛开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杏花与桃花的绽放与凋零,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感慨以及对事物变化无常的思考。
首句“万物各以时敷芳”点明了自然界中万物按照各自的时间规律生长开花,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接着,“今朝见桃于保阳”则具体描绘了在保阳这个地点,今日见到桃花盛开的场景,将读者带入到特定的时空之中。
“落英半贴东流水,杏花依旧菲山冈”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述了桃花凋落后花瓣随流水飘散,而远处的山冈上杏花依然繁茂的景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也蕴含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哲理。
“前兹见杏知桃放,可惜桃残杏无恙”则通过回忆前次见到杏花时已知桃花即将开放,表达了对桃花短暂生命和杏花长久生命力的感慨。这里既有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也有对坚韧不拔生命力的赞美。
最后,“菀枯迟早谁使然,而我犹然执名相”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生命的盛衰荣枯是由谁决定的?面对这个问题,诗人似乎陷入了沉思,表达了一种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追求更深层次理解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规律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