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更哩啰出舍郎。没堤防。无遮碍,过明堂。
一颗明珠颠倒衮,瑞中祥。昆仑上,放霞光。
王更哩啰出舍郎。没堤防。无遮碍,过明堂。
一颗明珠颠倒衮,瑞中祥。昆仑上,放霞光。
这首元代小令《五更出舍郎》是王哲所作,语言简洁,富有民间口语特色。它描绘了一幅清晨景象,主人公“王更哩啰”(可能是昵称或角色名)从住所出来,显得轻松自在,毫无防备。"没堤防,无遮碍"表达了其行动的随意和环境的开阔。"过明堂"可能指的是经过明亮的厅堂,也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比喻手法,将主人公比作“一颗明珠”,暗示其内在的贵气和光芒四射,"颠倒衮"可能是指其衣饰华丽或举止非凡,"瑞中祥"则预示着吉祥之兆。最后两句“昆仑上,放霞光”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的尊贵形象,仿佛他的光芒如同昆仑山上的霞光般照耀四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日常生活场景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口语化的表达,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吉祥气息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元代通俗文学的魅力。
昔建经离乱,烦公出拊循。
鲁宫恢故宇,蔡卒即吾人。
薏苡何伤我,甘棠尚在民。
悲哉元日召,当宁记名臣。
坊表犹元老,郊恩自复斋。
美材淹选部,拙宦忤铭台。
尚意冰衔改,安知玉树埋。
吾衰阻临穴,挽友想馀哀。
高牙拂云车带雨,清晓西州气成雾。
玉麟堂上少文书,白鹭亭前多杖屦。
古来此地一都会,城郭楼台尽非故。
落日曚昽江北山,断烟髣髴新亭路。
神州岂但夷甫责,西风更有元规污。
是中端的得长城,正自不能堪短簿。
戏马频从九日游,南楼许共诸君住。
眼前突兀坡老碑,醉里吟哦谪仙句。
只今蕙帐怨猿鹤,想见齐盟忆鸥鹭。
淮南四月蚕麦熟,宫阙山河烦卧护。
了知此意诚能驯,未许寻公遂初赋。
坡去二百载,尚有遗爱留。
孤山领众客,三圄无一囚。
吴尹学问人,刀笔盖所羞。
惓惓民隐瘼,不翅己戚休。
大意师长公,尚德贱智谋。
谈文及谈政,俪美襄与脩。
来南百虑拙,所得惟幽寻。
矧余玉雪友,共此丘壑心。
江亭俯虚旷,穴室穷邃深。
是时薄雨收,白霭笼青岑。
弃筇追野步,却扇开风襟。
炎方岂必好,差远鼙鼓音。
且愿海道清,莫问神州沉。
徘徊惜景短,留滞畏老侵。
昨游感莺哢,今至闻蝉吟。
常恐官事絷,佳日妨登临。
譬如逃学儿,汲汲贪寸阴。
何因释胶扰,把臂偕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