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阗种玉如农耕,河源捞取淘户能。
贡来命写喀喇形,稳卧满脰黄钟鸣。
古牸呵护烦六丁,叶瑞讵比联嘉牲。
虽不可食非涂羹,方物足徵遵路亨。
持盈偃伯惟屏营,盘铭一例七字成,匪誇耆定辉丹青。
和阗种玉如农耕,河源捞取淘户能。
贡来命写喀喇形,稳卧满脰黄钟鸣。
古牸呵护烦六丁,叶瑞讵比联嘉牲。
虽不可食非涂羹,方物足徵遵路亨。
持盈偃伯惟屏营,盘铭一例七字成,匪誇耆定辉丹青。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对玉石的珍视与利用,以及其在宫廷礼仪中的重要地位。诗中以“和阗种玉如农耕”开篇,形象地将玉石的开采与种植相类比,强调了玉石的珍贵与劳动的艰辛。接着,“河源捞取淘户能”则进一步描述了玉石的获取过程,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贡来命写喀喇形,稳卧满脰黄钟鸣”两句,通过描述玉石作为贡品被精心雕琢成特定形状,以及其在仪式中的庄严作用,展现了玉石在社会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同时,“古牸呵护烦六丁,叶瑞讵比联嘉牲”则通过神话般的描述,强调了玉石的神圣性和价值,将其与神灵的保护相联系,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虽不可食非涂羹,方物足徵遵路亨”表明了玉石虽然不能食用,但其作为地方特产,足以证明道路的畅通与国家的繁荣。最后,“持盈偃伯惟屏营,盘铭一例七字成,匪誇耆定辉丹青”则表达了对玉石工艺的赞美,认为其不仅是一种物质财富,更是一种艺术与文化的象征,能够流传千古,辉映历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石的赞美,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对技艺的尊重以及对礼仪文化的重视,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吾有西山桐,厥实状如乳。
含房隐绿叶,致巢来翠羽。
外滑自为穗,中虚不可数。
轻渐曝秋阳,重即濡绵雨。
霜后威气裂,随风到烟坞。
虽非松柏子,受命亦知土。
谁能好琴瑟,种之向春圃。
始知非凡材,诸木岂予伍。
老臣连上皂囊封,去访三茅驾鹤翁。
曾为苍生论敝事,因从紫府得仙风。
收身物外光阴好,回首人间宠辱空。
果满丹成家法在,应携鸡犬入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