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径西风急,松枝讲钞馀。
冻髭亡夜剃,遗偈病时书。
地燥焚身后,堂空著影初。
吊来频落泪,曾忆到吾庐。
林径西风急,松枝讲钞馀。
冻髭亡夜剃,遗偈病时书。
地燥焚身后,堂空著影初。
吊来频落泪,曾忆到吾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的山林景象和诗人的哀伤情怀。"林径西风急,松枝讲钞馀"写出了秋季西风的萧瑟,以及松枝间传来的古代僧侣削发的故事,给人一种孤寂与超脱世俗的感觉。
"冻髭亡夜剃,遗偈病时书"则透露出诗人对某位高僧或隐者生前苦修、疾病中的留言留偈所怀念。这里的“冻髭”形象强烈,表达了对于逝者的深切怀念。
"地燥焚身后,堂空著影初"一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突出了生与死、存在与虚无的对照。诗人似乎在感慨生命的脆弱和转瞬即逝。
最后两句"吊来频落泪,曾忆到吾庐"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他频频流泪,回忆起那位已故的人曾到访过自己的茅屋。这不仅是对逝者的追思,也是对自己孤独生活的一种自我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逝者深切的怀念和自己孤寂生活状态的反映。这种哀伤的情绪在唐代诗歌中颇为常见,它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精神面貌。
碎云薄。向碧玉枝缀万萼。
如将汞粉匀开,疑使柏麝熏却。雪魄未应若。
况天赋、标艳仍绰约。
当暄风暖日佳处,戏蝶游蜂看著。重重绣帟珠箔。
障秾艳霏霏,异香漠漠。
见说徐妃,当年嫁了,信任玉钿零落。
无言自啼露萧索。夜深待、月上栏干角。
广寒宫、要与姮娥,素妆一夜相学。
龙脑翠袖不飘逼,恐郎兰香退蕸色。
风仙红甲不弹遮,疑郎柳叶沾桃花。
画成绛仙十斛倩,十二玉楼死郎面。
风流不画亦迷魂,绮帐莺含消几咽。
羡杀三生抛情种,知被谁家肉屏拥。
妖才艳色俱花身,珠作庾信壁江总。
金脱赠郎不郎搜,绣被覆郎为郎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