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俯清漪揖翠岑,好风吹面月盈襟。
濯缨孺子沧浪兴,抱膝高人梁父吟。
流转韶光兰满砌,婆娑秋景桂成林。
为君唤起栖梧凤,瑞旦来仪磬乐音。
亭俯清漪揖翠岑,好风吹面月盈襟。
濯缨孺子沧浪兴,抱膝高人梁父吟。
流转韶光兰满砌,婆娑秋景桂成林。
为君唤起栖梧凤,瑞旦来仪磬乐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山谷之中。
"亭俯清漪揖翠岑,好风吹面月盈襟"两句描写了诗人在一座临水的亭子里,俯瞰着清澈见底的溪水与对岸青翠的山峦交相辉映。这里的“好风”、“月盈襟”都营造出一种和谐宜人的环境氛围。
"濯缨孺子沧浪兴,抱膝高人梁父吟"则转而描绘了孩子们在溪边嬉戏的场景,以及一位抱腿而坐的老者正在吟诵着诗书。这里的“濯缨”、“抱膝”都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情趣。
接下来的"流转韶光兰满砌,婆娑秋景桂成林"则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描绘,韶光流转,兰花盛开,秋天的风景如诗如画。最后一句“为君唤起栖梧凤,瑞旦来仪磬乐音”则似乎是在邀请某人共赏这美好的景致,同时也点出了诗中的主旨——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快乐。
总体来说,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雅,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积疑茶井实,高恐剑峰平。
星暗楚双路,津迷洛两生。
随风来不断,洊水冻无声。
已觉一为甚,更堪三后行。
力减沙头酒,情添汉浦神。
有歧俱可可,无鬓不新新。
淮蔡层城夜,元和二月春。
遥瞻双阙贺,难预合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