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室遁江村,乍归未识路。
却问路旁人,为指门前树。
痴儿各长成,有弟亦同住。
病妻久卧床,淹淹迫岁暮。
独客苦思乡,还乡如客寓。
二亲掩重泉,凄清感霜露。
回首望禾江,旧庐杳无处。
信宿不遑安,又复出门去。
尽室遁江村,乍归未识路。
却问路旁人,为指门前树。
痴儿各长成,有弟亦同住。
病妻久卧床,淹淹迫岁暮。
独客苦思乡,还乡如客寓。
二亲掩重泉,凄清感霜露。
回首望禾江,旧庐杳无处。
信宿不遑安,又复出门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远离家乡的漂泊生活回到江村后,对家庭成员的深切关怀与对过往生活的复杂情感。首句“尽室遁江村”透露出诗人曾长期离家在外,如今归来,对熟悉的路径已感到陌生,需向路人询问。接着,“痴儿各长成,有弟亦同住”一句,流露出对子女成长的喜悦与家庭团聚的温馨。然而,诗人的喜悦中夹杂着忧愁,“病妻久卧床,淹淹迫岁暮”,妻子的病情加重,时间紧迫,让诗人感到心痛。接下来,“独客苦思乡,还乡如客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回到了家乡,但感觉如同异乡人,心中充满孤独与思念。最后,“二亲掩重泉,凄清感霜露”将情感推向高潮,父母已逝,诗人只能在回忆中感受他们的关爱,面对岁月的无情,不禁感慨万千。“回首望禾江,旧庐杳无处”则暗示了家园的变迁,往日的居所已不复存在,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信宿不遑安,又复出门去”则表明诗人虽有片刻的安定,但内心仍不安宁,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家庭、亲情、岁月流转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君本烟波一钓徒,载得全家入五湖。
耽诗每笑唐高士,致产能轻越大夫。
往来不向州城住,朝泊西岩夜东渚。
笔床茶灶何用将,篷底惟留钓鱼具。
第四桥头春水多,朝朝暮暮自经过。
绿蓑常带桃花雨,白桨频翻荇叶波。
春风秋月年年好,铜斗歌中鬓华老。
閒愁总在醉中消,乐事从教行处少。
但取鱼来不论迟,黄粱绿竹手亲炊。
饱时把钓醒时唱,世事于君定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