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沁骨,对一窗颢彩,凡想俱祓。
天上人间,一样无尘,知心但有明月。
虚窗不碍空明色,遍枕簟、澄于冰雪。
卷翠帷,尽息银灯,看到漏声都歇。
还怕荒鸡唱晓,渐催碧漠转,金镜西没。
万籁无声,万念皆空,相思那更天末。
当前一片娟娟影,摄梦想,都贵瑶阙。
更洒然,凉透孤衾。又近素秋时节。
清晖沁骨,对一窗颢彩,凡想俱祓。
天上人间,一样无尘,知心但有明月。
虚窗不碍空明色,遍枕簟、澄于冰雪。
卷翠帷,尽息银灯,看到漏声都歇。
还怕荒鸡唱晓,渐催碧漠转,金镜西没。
万籁无声,万念皆空,相思那更天末。
当前一片娟娟影,摄梦想,都贵瑶阙。
更洒然,凉透孤衾。又近素秋时节。
这首《疏影三首(其三)》由清代诗人端木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
首先,“清晖沁骨,对一窗颢彩,凡想俱祓”,开篇即以“清晖”点出环境的清雅与明亮,仿佛能直接渗透肌肤,洗净心灵的杂念。接着,“天上人间,一样无尘,知心但有明月”,将人间与天界并置,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明月的象征意义,明月不仅是自然界的美好,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寄托。
“虚窗不碍空明色,遍枕簟、澄于冰雪”,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空灵,窗户虽虚,却映照出如冰雪般清澈的色彩,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下来,“卷翠帷,尽息银灯,看到漏声都歇”,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之美的状态,连最细微的声音也变得宁静,营造出一种极致的静谧感。
“还怕荒鸡唱晓,渐催碧漠转,金镜西没”,诗人似乎在担心黎明的到来会打破这份宁静,鸡鸣声渐渐响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太阳即将西沉,碧蓝的天空逐渐暗淡。这里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也隐含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万籁无声,万念皆空,相思那更天末”,在万籁俱寂的时刻,诗人的心境达到了空灵的状态,即使是在遥远的天边,相思之情也难以触及。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远方情感的深切思念。
“当前一片娟娟影,摄梦想,都贵瑶阙”,诗人眼前浮现的娟秀身影,仿佛是梦境与现实的交汇,珍贵如同瑶池仙境,充满了神秘与美好的想象。
“更洒然,凉透孤衾。又近素秋时节”,结尾处,诗人感受到一丝凉意,仿佛秋天已经悄然来临。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入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艺术境界。
华夷文物贺新年,霜仗遥排凤阙前。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称觞山色和元气,端冕炉香叠瑞烟。
共说正初当圣泽,试过西掖问群贤。
饮酒俱未醉,一言聊赠君。
功曹善为政,明主还应闻。
夜宿剑门月,朝行巴水云。
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