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入画。奈生成薄命,浪开虚谢。
荒岸野坡,一幅斜阳天边挂。
沙蒙尘锁朝还夜,从未识、朱阑翠架。
香微色淡,不亲蜂蝶,并忘春夏。娇姹。
纤红碎白,也时来傍,废楼颓榭。
歌舞已空,不见云鬟簪珠帕。可怜空衬王孙马。
在十里、短长亭下。凄凄抱影无言,东风过也。
居然入画。奈生成薄命,浪开虚谢。
荒岸野坡,一幅斜阳天边挂。
沙蒙尘锁朝还夜,从未识、朱阑翠架。
香微色淡,不亲蜂蝶,并忘春夏。娇姹。
纤红碎白,也时来傍,废楼颓榭。
歌舞已空,不见云鬟簪珠帕。可怜空衬王孙马。
在十里、短长亭下。凄凄抱影无言,东风过也。
这首《绛都春·野花用蒋竹山韵》由清代诗人王策所作,描绘了野花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寄托。
“居然入画”,开篇即以“入画”二字,点明野花虽生于荒野,却依然具有艺术美感,如同画卷中的一笔。接下来,“奈生成薄命,浪开虚谢”,表达了野花命运多舛,虽开放却难以持久,如同虚幻之物般短暂易逝。
“荒岸野坡,一幅斜阳天边挂”,描绘了野花生长于荒凉之地,夕阳映照其上,增添了几分凄美之感。接着,“沙蒙尘锁朝还夜,从未识、朱阑翠架”,通过对比,强调了野花与繁华世界的隔绝,它们未曾享受过人工营造的美丽环境。
“香微色淡,不亲蜂蝶,并忘春夏”,进一步描绘了野花的朴素与淡泊,它们不追求香气浓郁,也不渴望蜜蜂蝴蝶的青睐,更不执着于季节的更替,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娇姹。纤红碎白,也时来傍,废楼颓榭”,这里诗人赋予野花以生命力,即使是在废弃的楼台之下,它们也能顽强地生长,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歌舞已空,不见云鬟簪珠帕”,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暗示了世事变迁,曾经的繁华已成过往,唯有野花依旧在风中摇曳。
“可怜空衬王孙马。在十里、短长亭下”,诗人借野花衬托出王孙贵族的孤独与寂寞,他们在十里长亭下,或许正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或恋人,而野花则默默地陪伴着他们。
“凄凄抱影无言,东风过也”,最后两句以野花的姿态收尾,它们在东风吹拂下,静静地站立,不言不语,仿佛在诉说着对生命与自然的深深敬畏与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野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也蕴含了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倚青天半壁,看烟外,画成图。
自卧虎池荒,坠岩花雨,惊落飞鼯。残歈。
越来远引,洗蛮腥、山影夕阳扶。
留得千年剑化,紫兰香径全芜。愁余。落叶啼乌。
渔唱杳,客怀孤。访廊屧秋声,琴台片石,麋鹿都无。
寒芦。碎波似沼,问沙鸥、可识范家湖。
付与残箫倦鼓,一场啼鸟相呼。
数词名当代一彊村,余音洗筝琶。
更阿谁占取,暗香疏影,铁拨红牙。
山水响来清远,吟思渺无涯。
画罨樵歌路,和答烟霞。
芳约瀛壖念省,道句留一半,也为樱花。
绚春空琼树,飞梦欲随槎。
黯笺尘、几番风雨,倚茜云、曾见夕阳斜。
双鬟唱、画旗亭壁,珍重笼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