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皇武王,帝锡其猷。克奋神武,应天之求。
维眷乃顾,申命用休。狱讼讴歌,旁来不谋。
高视虞夏,嗣于有周。蠢尔小腆,昧天之灵。
弗念厥显,首干我经。龙旂东指,淮海惟清。
西狩三城,泽潞以平。
皇皇天声,如雷如霆,罔不震惊。
偏师四指,露檄旁招。负固衔璧,知几造朝。
凌江绝岭,曾不崇朝。蜀道失险,关烽聿销。
恢恢皇纲,周汉之后。唐嗣不武,实弛其纽。
自我维之,律此群丑。式相上帝,以奠九有。
于皇武王,帝锡其猷。克奋神武,应天之求。
维眷乃顾,申命用休。狱讼讴歌,旁来不谋。
高视虞夏,嗣于有周。蠢尔小腆,昧天之灵。
弗念厥显,首干我经。龙旂东指,淮海惟清。
西狩三城,泽潞以平。
皇皇天声,如雷如霆,罔不震惊。
偏师四指,露檄旁招。负固衔璧,知几造朝。
凌江绝岭,曾不崇朝。蜀道失险,关烽聿销。
恢恢皇纲,周汉之后。唐嗣不武,实弛其纽。
自我维之,律此群丑。式相上帝,以奠九有。
这首诗歌颂了皇帝的英明与武功,展现了古典文学中对君主权威的崇高敬仰。开篇“于皇武王,帝锡其猷”两句,便设定了全诗的基调,表达了对于皇帝武力和智慧的赞美。诗中的“克奋神武,应天之求”强调了君主顺应天意、英勇果断的形象。
在“维眷乃顾,申命用休”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君主宽厚仁慈的一面,同时也传达出其权威和命令所带来的平静与安定。接下来的“狱讼讴歌,旁来不谋”则是对皇帝司法公正的赞扬。
诗人通过“高视虞夏,嗣于有周”一句,回顾了古代的辉煌历史,将当前的统治者与古圣先贤相提并论,表明其统治合乎传统和正统。紧接着,“蠢尔小腆,昧天之灵”则是对皇帝聪慧、洞察天命的颂扬。
“弗念厥显,首干我经”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君主功业和教化的推崇,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的自谦之意。以下几句“龙旂东指,淮海惟清。西狩三城,泽潞以平。”则是对皇帝军事上的成就进行了夸张的描绘。
在“皇皇天声,如雷如霆,罔不震惊”中,诗人将君主的声音比作天威,让读者感受到其非凡的权力和震慑四方的能力。紧接着,“偏师四指,露檄旁招”则继续强化了这种观点。
接下来的几句“负固衔璧,知几造朝。凌江绝岭,曾不崇朝。”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引用,再次肯定了皇帝的英明和创业之功。诗中最后一段“蜀道失险,关烽聿销。恢恢皇纲,周汉之后。唐嗣不武,实弛其纽。”则是对历史变迁和王朝更替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现存政权的认同与期许。
在最后,“自我维之,律此群丑。式相上帝,以奠九有。”诗人似乎是在总结自己的心路历程,并将这种敬仰之情献给上天和宇宙秩序,以示对皇权的无限崇拜和服从。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君主的颂扬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构筑了一种宏大而恢弘的意境,是一篇典型的歌颂君主功德的作品。
几年华省冠名曹,归棹夤缘入海涛。
才奉色难馨夕膳,便将心计析秋毫。
政成婺女生祠在,地近明光伏奏劳。
夜直乍谙绫被暖,晨趋频见露盘高。
共期昼日承三接,莫许秋风长二毛。
为郡今来最卑屑,劝君休更梦悬刀。
子山词赋动南朝,近佐名卿掌玉条。
治邑还持麈尾柄,携家便汎木兰桡。
谢塘春昼偏多思,潘鬓秋风苦未凋。
种秫公田供酩酊,弹琴官舍助逍遥。
去程千里随宾雁,宿馆三更听落潮。
闻道临安有仙穴,莫抛印绶采芝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