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说法有高台,一朵青莲云外开。
台上久无狮子吼,野狐时复听经来。
远公说法有高台,一朵青莲云外开。
台上久无狮子吼,野狐时复听经来。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名为《远公讲经台》。诗中描绘了远公法师讲经之处的静谧与庄严,以及自然界的生灵对佛法的感应。
首句“远公说法有高台”,点明了地点和人物,远公法师在高台上说法,暗示了此处曾是佛教圣地,充满了智慧与慈悲的氛围。接着,“一朵青莲云外开”以“青莲”象征佛法的纯洁与高雅,仿佛一朵盛开于云端的莲花,既美丽又超凡脱俗,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意境。
“台上久无狮子吼”,狮子吼在佛教中常指佛陀的法音,这里用“狮子吼”形容佛法的威严与震撼力,但“久无”二字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佛法的逐渐淡出。这不仅是对远公法师讲经活动的回顾,也暗含了对佛法传承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变化的思考。
最后一句“野狐时复听经来”则以“野狐”这一非人类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佛法的普世性和影响力。即便是野狐这样的生灵,也能被佛法所吸引,前来聆听,进一步强调了佛法超越物种界限的广泛吸引力和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赞美了远公法师的智慧与慈悲,也表达了对佛法及其精神价值的深刻感悟和敬仰。同时,诗中蕴含的哲思,对于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追求精神的提升,亦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春日鸣仓庚,北雁整归翮。
故人在关外,三载犹作客。
平生论王霸,中具胆与识。
边地多苦寒,欲以鍊筋骨。
侧闻聘秦女,筐篚列圭璧。
好色而不淫,《国风》重有德。
所虑柔媚肠,恩爱渐相易。
一旦时势来,功业不得力。
天南隔万里,久矣无消息。
老亲望门闾,幼妹事絺绤。
愿言税归鞅,省觐聊促膝。
和风暖萱草,皎月理琴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