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郑明德》
《寄郑明德》全文
元 / 顾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我爱廛居郑有道,屡辞徵币卧松云。

年来短发笼纱帽,客至新诗写练裙。

几上只留《招隐》赋,人前每读《送穷》文。

清时已见文名盛,日日高车访隐君。

(0)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顾瑛所作,题为《寄郑明德》,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郑有道的深情厚谊与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

首联“我爱廛居郑有道,屡辞徵币卧松云”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郑有道的深厚情感。廛居,指的是市井生活,这里用来形容郑有道虽身处世俗,却能保持高洁之志,不为世俗所累。屡辞徵币,意为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选择隐居山林,以松云为伴,展现了郑有道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颔联“年来短发笼纱帽,客至新诗写练裙”进一步刻画了郑有道的形象。短发笼纱帽,形象地描绘了他年岁渐长,但仍保持着一种超然脱俗的风度。新诗写练裙,则暗示了郑有道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能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如同练裙般纯净而富有韵律。

颈联“几上只留《招隐》赋,人前每读《送穷》文”则通过引用古代典籍中的内容,进一步赞颂了郑有道的品格。《招隐》赋,出自西汉淮南小山之手,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送穷》文,出自唐代韩愈之笔,寓意着送走贫穷、迎来富裕的美好愿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表现了郑有道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关怀。

尾联“清时已见文名盛,日日高车访隐君”总结全诗,表达了对郑有道文名盛誉的赞赏以及人们对他的尊敬之情。清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背景,强调了郑有道在这样一个时代中,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广泛的认可。日日高车访隐君,则生动描绘了人们纷纷慕名而来,渴望一睹其风采的情景,充分展现了郑有道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郑有道生活状态、性格特点及社会评价的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淡泊名利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欣赏。

作者介绍

顾瑛
朝代:元   字:仲瑛   号:金粟道人   籍贯:元昆山   生辰:1310—1369

(1310—1369)元昆山人,一名德辉,又名阿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节读书。筑园池名玉山佳处,日夜与客置酒赋诗,四方学士咸至其家。园池亭榭之盛,图史之富,冠绝一时。尝举茂才,授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张士诚据吴,欲强以官,乃去隐嘉兴之合溪。母丧归,士诚再辟之,遂断发庐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猜你喜欢

猛虎行

捕蛇斗鸡安足数,浪说屠龙亦何补。

谁持双剑斗光寒,奋髯尽搏人间虎。

耽耽雄视七尺身,怒号白日惊风尘。

从教横鹜犬羊群,岂无射石飞将军。

(0)

杂言五首·其四

看花閒便出,邀月醉还斟。

试问羲皇人,千载谁问心。

(0)

鄙述答谏议萧公

谏草传天下,奸谀胆正寒。

赤心悬日表,紫气上眉端。

春殿依龙幄,慈闱拜凤冠。

秘书三万卷,频向夜灯看。

(0)

怀光孝寺寄霍南峤用韵

曾问西来意,谁参最上乘。

即心原是佛,出世不如僧。

说法空堂月,翻经午夜灯。

炎洲多苦海,应有玉壶冰。

(0)

送吴少府

海风入树作秋声,愁里那堪更送行。

红叶青山人已远,孤城寒月为谁明。

(0)

中秋九日得晴字

九十分秋夜气清,半轮沧海试新晴。

东窗漏转花移影,南浦风高雁有声。

千里美人圆缺恨,一尊词客古今情。

相呼莫厌枫林醉,玄鬓年来祇自惊。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