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柴门不惯开,有僧飞锡自天台。
前身莫是寒山子,携得清诗满袖来。
野老柴门不惯开,有僧飞锡自天台。
前身莫是寒山子,携得清诗满袖来。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和自然哲思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空间深刻的体验。
"野老柴门不惯开"描绘了一位隐居在野的老者,他的生活与世俗隔绝,对于柴门的开合已经不再习以为常,这里柴门不仅是实际的门槛,更象征着与外界交流的阻隔和内心世界的封闭。
"有僧飞锡自天台"则描绘了一位僧人从遥远的天台山飞来,手持剃刀,这里的“飞”字极富想象力,不仅形象地表达了僧人的到来,更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心灵状态。天台山作为中国佛教著名的道场之一,在这里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精神文化的象征。
"前身莫是寒山子,携得清诗满袖来"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前世今生的深刻反思。“寒山子”通常指的是隐逸之士,这里“莫是”表达了对过去身份的不确定性和疑问。随后,“携得清诗满袖来”则展示了诗人现世的成就,即便是在隐居的生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文学创作,满袖的“清诗”象征着精神上的充实和纯净。
总体而言,这几句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与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自在飞翔的人生态度。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个人生命历程与宇宙万象相连结,形成了一幅充满禅意和哲理的画面。
先朝六科亲策士,事业功名何壮伟。
元祐复科才数年,所得四三俄复止。
中兴思贤形梦想,屡诏自是朝廷美。
纨裤小儿坏人事,赐帛西归困嘲诋。
诸公相视叹才难,一士卧云谁挽起。
跨驴过我时共语,晁董千年元不死。
高谈亹亹有脉络,横得虚名吾可耻。
乌巾白纻塞路衢,砥柱颓波望吾子。
呜呼嘉叟今信死,哭君寝门泪如水。
我初入都不妄交,倾倒如君数人耳。
笼灯蹋雪夜相过,剧论悬河骇邻里。
地炉燔栗美刍豢,石鼎烹茶当醪醴。
上书去国何勇决,作诗送君犹壮伟。
十年偶复过都门,君方草制西垣里。
鬓须班白面骨生,心颇疑君遽如此。
西来例不候达官,每欲寄声中辄止。
只鸡絮酒纵有时,双鱼素书长已矣。
生前客屦纷满户,身后人情薄于纸。
悬知海内莆阳公,独念遗孤为经纪。
少年读尔雅,亦喜骚人语。
幸兹身少闲,治地开药圃。
破荒斸瓦砾,引水灌膏乳。
玉芝移石帆,金星取天姥。
申椒蘼芜辈,一一粲可数。
次第雨苗滋,参差风叶举。
山僧与野老,言议各有取。
瓜香躬采曝,泉洁谨炊鬻。
老夫病若失,稚子喜欲舞。
馀年有几何,长镵真托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