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吴鹤林尚书·其三》
《挽吴鹤林尚书·其三》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宝屏倾盖早,公壮我丁年。

入幕笑谈旧,升朝礼乐先。

寄书榆柳外,觅句竹梅边。

俯仰成畴昔,空馀涕泗涟。

(0)
翻译
早早就与你相遇如宝屏般珍贵,你的壮志激励我正值青春年华。
共聚帐中笑谈往昔,朝堂之上你总是礼仪先行。
寄信至榆柳之外,寻找佳句在竹梅之间。
回忆往事,感慨万分,如今只剩涕泪涟涟。
注释
宝屏:比喻珍贵的相遇或友谊。
壮:壮大,激励。
丁年:指男子二十岁,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丁为天干之一。
入幕:进入帷幕,指参与幕府或亲密交往。
升朝:上朝,指官员参加朝廷会议。
礼乐:指礼仪和音乐,代指朝廷仪式。
榆柳:泛指北方的树木,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觅句:寻找诗句,指创作诗歌。
竹梅:竹子和梅花,象征高洁品格,也常用于文人墨客的隐居生活。
畴昔:过去,昔日。
涕泗涟:眼泪不断,形容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挽吴鹤林尚书(其三)》。诗中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怀念和不舍之情。

"宝屏倾盖早,公壮我丁年。" 这两句描绘出青年时代的友情如同初升的太阳一般灿烂,宝屏指的是华美的屏风,倾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美好,公壮和我丁年的对比,则是诗人与朋友共同度过的年华。

"入幕笑谈旧,升朝礼乐先。" 入幕可能指的是进入帐中或室内,与朋友共叙旧事,升朝则意味着参与朝廷的礼仪,礼乐先则显示了对传统礼节的重视和尊崇。这两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重要时刻。

"寄书榆柳外,觅句竹梅边。" 寄书表示通过书信来表达思念之情,榆柳和竹梅都是常见的自然景物,这里用以比喻远方的朋友,诗人通过写作和大自然的情感寄托,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俯仰成畴昔,空馀涕泗涟。" 这两句诗人通过俯仰之间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望,以及眼前空留下来的泪水,抒发了对逝去美好的无限哀愁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友情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感以及对青春时光的珍视。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春日行园

使君聊一出,物色自争誇。

小雨饱桑叶,轻阴寒杏花。

官厨枣儿酒,乡信谷前茶。

不必莼鲈在,吾生固未涯。

(0)

柬子相考功

宴坐尚书省,时才屈指中。

西来李襄国,不数汉扶风。

名岂缘吾大,人今向尔工。

莫令湖海上,寥廓见冥鸿。

(0)

除夕·其二

节物燕京盛,兹看太惋然。

荒荒羁臈色,衮衮竞新烟。

忆语须同日,传觞有各天。

干戈竟何限,骨肉渐随缘。

(0)

子相草堂夜话·其二

剪烛频相藉,邻鸡月又新。

隔年唯一笑,回首竟何人。

湖海神偏王,云霄梦未真。

所嗟从此别,辛苦易沉沦。

(0)

闻京师诏下志喜·其二

此日欃枪扫,何云落将星。

中原无战伐,高庙有神灵。

一代家仍赤,千秋史更青。

当知窦车骑,勒碣尚垂铭。

(0)

入临皇太子

蓟北逢春尽,千门积雪多。

忽闻俱痛哭,竟已接讴歌。

月隐中峰岳,星摧幼海波。

可如王子晋,骑鹤一来过。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