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考校同文馆戏赠子方兼呈文潜》
《考校同文馆戏赠子方兼呈文潜》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二十年来曹子方,新诗曾见未能忘。

多才善戏称物芳,吴娃席上呼作郎。

瞥然何许岁月长,只今未老毛发苍。

自言逢掖非昔狂,传经华阴夫子堂。

何曾骑马身挟枪,诏随上将西击羌。

董蒲跗注谓我臧,夜行马顿饥无粮。

鼓鼙惊谷骑卷冈,吏呼为微醉在床。

前锋奄至灵武傍,中坚反后无敢骧。

城开三日牧蔽隍,百驰载笴千橐装。

旌旗立垒乌鸟扬,还军不省一矢亡。

坐师无获劳不偿,铙歌入奏虚锦囊。

秋风鲈鱼思故乡,锐头宜董鹳鹅行。

得官犹领万骕骦,王城对巷如参商。

那知连月居兹房,称多量少非我王。

群公古镜悬秋光,闭门饭饱庭叶黄。

秋盘登兔官酎香,吴音讹变杂秦凉。

令壶老柏笑覆觞,淹留平日梦欲翔。

得君可乐殊未央,人生倾盖何所望。

结交松柏要冰霜,中天号出玉玺章。

青骢御史腾康庄,归期屈指未可忙。

闻君况有梦虺祥,生女不恶嫁邻墙。

扫轩留客具酒浆,与君更约城南张。

(0)
鉴赏

此诗《考校同文馆戏赠子方兼呈文潜》由宋代诗人晁补之创作。诗中描绘了曹子方二十年来的变化与成长,从少年时期的才华横溢到成年后的经历与智慧的积累。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曹子方在不同生活阶段的经历与心境。

首句“二十年来曹子方”点明时间跨度,暗示人物的成长历程。接着“新诗曾见未能忘”表达了对曹子方才华的赞赏与记忆深刻。随后,“多才善戏称物芳”赞扬其才华横溢,善于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对事物的赞美。“吴娃席上呼作郎”则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描绘了曹子方在宴会上的风趣表现。

接下来,“瞥然何许岁月长”转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只今未老毛发苍”则通过描写曹子方的外貌变化,暗示其经历的沧桑与成熟。紧接着,“自言逢掖非昔狂”转而描述曹子方在学术上的转变,从过去的狂妄转变为稳重与严谨。

“传经华阴夫子堂”、“何曾骑马身挟枪”等诗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曹子方从战场到书斋的转变,以及其身份与角色的转换。而“董蒲跗注谓我臧”、“夜行马顿饥无粮”等细节,则通过具体事件,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展现了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对与抉择。

“鼓鼙惊谷骑卷冈”、“城开三日牧蔽隍”等描绘了战争场景,展示了曹子方在军事领域的经历与成就。而“百驰载笴千橐装”、“旌旗立垒乌鸟扬”等则通过壮观的场面,展现了其在军事行动中的指挥才能与胜利的荣耀。

然而,“坐师无获劳不偿”、“铙歌入奏虚锦囊”等诗句则揭示了胜利背后的辛酸与无奈,以及功名利禄的虚幻。最后,“秋风鲈鱼思故乡”、“得官犹领万骕骦”等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友情与亲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曹子方复杂的人生轨迹与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登面山亭

新亭夙所闻,登眺遂兹日。

极目但苍茫,前瞻如有失。

烟鬟稍呈露,众岭方含郁。

长啸天风来,云散空宇碧。

(0)

怀山田作二首·其二梅花

冰溪流已咽,阴岭寒方结。

忽值早梅春,未恐芳心歇。

的皪终自妍,殷勤为谁折。

千里寄相思,相思政愁绝。

(0)

雨中示魏惇夫兼怀黄子厚二首·其二

暄风变春馀,卉木日葱茜。

林间一雨来,满庭寒草遍。

寂寞谢朋俦,晤语怀隽彦。

良无一水遥,阻阔何由见。

(0)

宿武夷观妙堂二首·其二

清晨叩高殿,缓步绕虚廊。

斋心启真秘,焚香散十方。

出门恋仙境,仰首云峰苍。

踌躇野水际,顿将尘虑忘。

(0)

五更至城下

身闲最怕俗间忙,夜短仍妨睡思长。

戍柝传更催曲枕,领舆将梦踏黄塘。

湿云裹月江天白,小雨蒸春草树香。

却到城门听画角,倚空楼堞正苍苍。

(0)

云岑

云岑抱秋阴,水木起夜色。

原野渐萧条,田禾捲阡陌。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