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种田溪北住,屋东栽桑屋西树。
阿翁八十不出户,长男踏车妇织布。
大女送饭小络纱,幼男放牛未还家。
年年纳得官家足,箧有馀布甑有粟。
田家古来多苦辛,饱煖各自全一身。
我愿子孙亲?亩,终身不识离乡苦。
溪南种田溪北住,屋东栽桑屋西树。
阿翁八十不出户,长男踏车妇织布。
大女送饭小络纱,幼男放牛未还家。
年年纳得官家足,箧有馀布甑有粟。
田家古来多苦辛,饱煖各自全一身。
我愿子孙亲?亩,终身不识离乡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元末明初农村生活的画面。诗人徐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家(农耕家庭)日常生活的艰辛与朴素。首句“溪南种田溪北住,屋东栽桑屋西树”写出了农人居住环境的简朴和有序,显示出他们对土地的依赖和辛勤耕耘。
接着,“阿翁八十不出户,长男踏车妇织布”刻画了家庭分工明确,老人安享晚年,年轻人承担起生产劳动的场景。大女儿负责送饭,小儿子放牛,体现出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维系家庭生计。
“年年纳得官家足,箧有馀布甑有粟”反映了农民虽然生活清贫,但通过勤劳努力,每年都能满足官府的赋税,家中还有一些余粮,暗示着他们的自给自足。
最后两句“田家古来多苦辛,饱煖各自全一身”,表达了诗人对田家辛劳的理解和对他们能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的赞赏。他希望自己的子孙也能亲近土地,体验农耕生活,从而理解并珍惜这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避免离开乡土所可能带来的苦楚。
整体来看,这首《田家行》以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元末明初田家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