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山骨相无人识,何处头陀忽扣关。
第一座中闻謦欬,已知输却大沩山。
住山骨相无人识,何处头陀忽扣关。
第一座中闻謦欬,已知输却大沩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深山的僧人,虽外表平凡,却因其独特的气质与内在修为,让偶然来访的僧绍存为之倾倒。诗中通过“住山骨相”这一形象的描述,展现了这位僧人的与众不同之处。接着,“无人识”三字,既突出了他的隐居生活,也暗示了他高深的修行境界,不为世人所熟知。
“何处头陀忽扣关”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僧绍存被吸引而来的场景,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他在不经意间遇到了这位深藏不露的高僧。接下来,“第一座中闻謦欬”,则进一步渲染了僧绍存对高僧的敬仰之情。在僧寺中,仅凭一声轻咳或呼吸声,就能辨识出对方的非凡修为,这不仅是对高僧内功的赞美,也是对僧绍存内心震撼的真实写照。
最后,“已知输却大沩山”一句,表达了僧绍存内心的感慨与觉悟。他意识到,在这位高僧面前,自己所有的修行与领悟都显得微不足道,从而激发了他更深层次的修行决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教修行中的谦逊与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因相互启发而产生的精神共鸣。
天顾坤维,烦紫气、来从南斗。
鞭才定,匆匆塞上,咏薇吟柳。
少借日边霖雨望,教知天下风云手。
听吾民、争说近年无,前朝有。平安夜,舒长昼。
笳鼓静,笙歌奏。记西湖五月,藕花时候。
待把雁门冠带了,归来麟阁丹青旧。
放蜀山、万点入樽罍,为君寿。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斧螗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熊虎贾馀勇,狐兔等轻埃。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
休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将军百战摧骄虏,向来射石如射虎。
分封不得一丸土,晚岁功名成梦语。
古来志士穷者多,唾壶击碎奈命何。
平生道力轻群魔,巨舰岂肯摇微波。
大千与我俱幻尔,是中无处容悲喜。
西方仙人不可诋,破除忧患正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