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冈东麓雨花台,闻道谈经曾致来。
岂识维摩不著座,争如太白祇衔杯。
六朝坊市谁兴废,九道江流自漩洄。
未审苑城偶南望,可应追悔此为哉。
梅冈东麓雨花台,闻道谈经曾致来。
岂识维摩不著座,争如太白祇衔杯。
六朝坊市谁兴废,九道江流自漩洄。
未审苑城偶南望,可应追悔此为哉。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名为《题雨花台》。诗中描绘了雨花台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氛围,通过对比维摩与李白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的深沉思考。
首联“梅冈东麓雨花台,闻道谈经曾致来”,以梅冈和雨花台为背景,点明地点,引出历史人物的活动,暗示这里曾是文化与智慧交流之地。
颔联“岂识维摩不著座,争如太白祇衔杯”,运用典故,将维摩诘与李白进行对比。维摩诘是佛教中的著名菩萨,象征着超脱与智慧;李白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豪放洒脱著称。这一对比,表达了对不同人生追求与境界的思考。
颈联“六朝坊市谁兴废,九道江流自漩洄”,将视角拉回现实,关注历史的兴衰更迭与自然的永恒流动,体现了对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感慨。
尾联“未审苑城偶南望,可应追悔此为哉”,以疑问句式结束,表达了对过去行为的反思与不确定的情感,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花台及其历史文化的描绘,以及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