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父老半闽侯,记得弦歌几度秋。
八面金汤终古在,万家烟火较前稠。
纵无旧宦留青眼,尚有故交共白头。
榕树环阴都是荫,休嫌鸿指再来投。
三山父老半闽侯,记得弦歌几度秋。
八面金汤终古在,万家烟火较前稠。
纵无旧宦留青眼,尚有故交共白头。
榕树环阴都是荫,休嫌鸿指再来投。
这首诗描绘了对故乡的深情回忆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首句“三山父老半闽侯”,点明地点,三山指的是福州的别称,父老与半闽侯则勾勒出一幅乡间老人聚居的画面,流露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
“记得弦歌几度秋”一句,弦歌暗喻的是教化与文化传承,几度秋则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更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中文化教育活动的怀念。
“八面金汤终古在,万家烟火较前稠。”这两句通过“金汤”象征坚固的防御,暗示历史的沉淀与稳固,而“万家烟火较前稠”则描绘了社会的繁荣与人口的增加,展现了地方的发展与变迁。
“纵无旧宦留青眼,尚有故交共白头。”即使没有昔日官宦的青睐,但仍有老朋友相伴到老,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人情味。
“榕树环阴都是荫,休嫌鸿指再来投。”以榕树的茂盛比喻家乡的美好,同时也邀请远方的朋友再次来访,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对外来者的欢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家乡未来发展的期待。
藤筠巧织花纹细。
称稳步、如流水。
踏青陌上雨初晴,嫌怕湿、文鸳双履。
要人送上,逢花须住,才过处、香风起。
裙儿挂在帘儿底。
更不把、窗儿闭。
红红白白族花枝,恰称得、寻春芳意。
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
香波半窣深深院。
正日上、花阴浅。
青丝不动玉钩闲,看翠额、轻笼葱茜。
莺声似隔,篆醒微度,爱横影、参差满。
那回低挂朱阑畔。
念闲损、无人卷。
窥春偷倚不胜情,仿佛见、如花娇面。
纤柔缓揭,瞥然飞去,不似春风燕。
唤起一襟凉思,未成晚雨,先做秋阴。
楚客悲残,谁解此意登临。
古台荒、断霞斜照,新梦黯、微月疏砧。
总难禁。
尽将幽恨,分付孤斟。
从今。
倦看青镜,既迟勋业,可负烟林。
断梗无凭,岁华摇落又惊心。
想莼汀、水云愁凝,闲蕙帐、猿鹤悲吟。
信沈沈。
故园归计,休更侵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