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叶寻难著。胜玉树,欺红药。
缥色衣裳,睡熟沈香亭角。一朵云鬟,被雨梳风掠。
趁花容,亸烟萼。柳阴薄,色向苔钱落。
波痕皱,眉痕弱。鹦鹉笼中,也整绿衣偷学。
一别名花,怅碧云天各。倩青鸾,到湘阁。
隔叶寻难著。胜玉树,欺红药。
缥色衣裳,睡熟沈香亭角。一朵云鬟,被雨梳风掠。
趁花容,亸烟萼。柳阴薄,色向苔钱落。
波痕皱,眉痕弱。鹦鹉笼中,也整绿衣偷学。
一别名花,怅碧云天各。倩青鸾,到湘阁。
这首《碧牡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牡丹图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牡丹的鲜丽与娇艳。开篇“隔叶寻难著。胜玉树,欺红药。”以对比手法,将牡丹之美比作玉树和红药,强调其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缥色衣裳,睡熟沈香亭角。”以“缥色”形容牡丹的淡雅色泽,仿佛是沉香亭角的一抹静谧,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美。
“一朵云鬟,被雨梳风掠。”这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牡丹比作云鬟,被风雨轻轻梳理,赋予了牡丹以生命感,展现出其在自然中的灵动与和谐。接下来,“趁花容,亸烟萼。柳阴薄,色向苔钱落。”通过“趁”、“亸”、“薄”等动词,生动地描绘了牡丹在春日柳荫下的姿态,以及其色彩逐渐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画面。
“波痕皱,眉痕弱。”这里以“波痕”比喻水面上的涟漪,以“眉痕”比喻牡丹花瓣上的细纹,形象地表现了牡丹在微风中的摇曳生姿,仿佛是轻柔的波纹和淡淡的眉痕。最后,“鹦鹉笼中,也整绿衣偷学。”以鹦鹉在笼中模仿绿衣的姿态,侧面烘托出牡丹的美丽与吸引,即使是在闭塞的空间里,也能激发人们对其美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牡丹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牡丹的外在之美,更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富含情感深度的艺术世界。
曲直何年木,澄观表里通。
纽纹缠左右,脉理透玲珑。
鳞蜕惟存骨,神充未涣躬。
沧桑阅今古,枝叶谢茏葱。
牛蔽宁同栎,琴裁岂似桐。
伐柯则已远,炙毂辩应穷。
不辨桧松质,真成内外空。
设如拟鸣雁,转觉彼心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