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年尝自负,韩子补天笔。
年及渭滨人,今也老无力。
送君如燕都,谁门可长揖。
苏举黄自代,靖翁独我识。
妙年尝自负,韩子补天笔。
年及渭滨人,今也老无力。
送君如燕都,谁门可长揖。
苏举黄自代,靖翁独我识。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属五言绝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书籍无尽的热爱。
"妙年尝自负,韩子补天笔。"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在青年时期就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有能力像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韩愈那样,用自己的笔墨去填补天地之间的缺陷。
"年及渭滨人,今也老无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到了中年,如同站在渭水之滨的人,看见了自己如今已是老态龙钟,无力回天。
"送君如燕都,谁门可长揖。" 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就像要送别人到遥远的燕都一样,诗人希望能够在某个门前与朋友长久地告别,但现实中哪能有这样的机会呢?
"苏举黄自代,靖翁独我识。" 这两句中的“苏”指的是苏轼,“黄”则是指黄庭坚,他们都是诗人仰慕的对象。而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朋友赵然然如大都(即赵伯圭)的特别理解和认识,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明白他。
整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与中年后的无力感,抒写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书籍知识的不懈追求。
群盗猬河北,长堤啮阳侯。
顾兹孑遗黎,能无惕惕忧。
捧檄煮粥糜,晨起验斛区。
伛偻积厂市,匍匐饱菑畴。
寒风何淅淅,野杵亦叟叟。
呕心输粒籽,屈指数麦秋。
缓徵白骨起,减租菜色瘳。
耘兹一寸田,何必万石麰。
抚字苏蔀隐,陋彼移粟谋。
令女无子有可依,禽兽之行固匪为。
节妇子幼姑且老,比诸夏氏尤艰危。
况以兵戈满天地,颠沛流离罔不至。
丈夫志操尚陵夷,薄俗纷然不忠义。
夫人贞节乃独存,岂徒令子仍贤孙。
我朝若求忠孝士,他时必在夫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