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萍乡道士》
《赠萍乡道士》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古风

道上观行人,半似重相见。

古云性相近,性岂不如面。

万形本一性,万心方一殊。

世固难绝圣,亦恐难绝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píngxiāngdàoshì
sòng / wéntiānxiáng

dàoshàngguānxíngrénbànzhòngxiāngjiàn

yúnxìngxiāngjìnxìngmiàn

wànxíngběnxìngwànxīnfāngshū

shìnánjuéshèngkǒngnánjué

翻译
在路上观察来往的人,仿佛有一半像是久别重逢。
古人常说本性相近,难道性格不像面对面一样容易显现?
万物的本质都源于同一性情,但人心却千差万别。
世间固然难以断绝圣人,但也恐怕难以避免愚昧之人。
注释
道上:道路上。
观:观察。
行人:来往的人。
半似:仿佛有半数像。
重相见:久别重逢。
古云:古人常说。
性:本性。
近:相近。
岂:难道。
如:像。
面:面对面。
万形:万物。
本一性:源自同一性情。
万心:人心。
方:才。
一殊:千差万别。
世固:世间固然。
难绝:难以断绝。
圣:圣人。
亦恐:恐怕也。
难绝愚:难以避免愚昧。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文天祥所作,名为《赠萍乡道士》。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相似心性和深厚情谊的诗句。

"道上观行人,半似重相见。"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路上观察过往行人,其中有一种感觉,就是似乎又重新见到了旧时的朋友。这表达了一种对亲近之人的怀念和渴望。

"古云性相近,性岂不如面。" 接下来的两句引用了古语,说明人们之间性情相似,就像面孔一样难以区分。这强调了内在精神的相通和共鸣。

"万形本一性,万心方一殊。"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个哲理:尽管世间万物形态各异,但它们的根本性质是统一的;同样,虽然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所不同,但在某种更深层次上,它们又是相通的。

最后两句 "世固难绝圣,亦恐难绝愚。" 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洞察和无奈:在这个世界上,要想彻底区分出圣贤之人与愚昧之徒其实很困难。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现实观,也隐含着一种对世事的复杂性的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行人、相似性情和世间万物统一性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邃的人生哲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春日遣兴四首·其一

烟晴花发春菁葱,鸟语虫声幽事同。

看待笋根供饱饭,青鞋又过竹萝中。

(0)

步月二首·其二

夜气泛虚爽,中天月白迟。

云岩风桂落,林表露华滋。

独赏通玄理,高歌慰素思。

本无身外虑,清夕每相随。

(0)

游圭峰阁

千仞冈头一振衣,溪山相对已忘机。

泉声似□来丹壑,鸟语如歌度翠微。

迢递峰前无雁过,寻常岩下有云飞。

游人日晚下山去,十里月明相伴归。

(0)

三月晦日

九十韶光可奈何,尊前欲觅鲁阳戈。

千枝绿暗春风软,满地红残夜雨多。

寂寞园林莺去后,萧条门巷燕来过。

相逢莫恨芳菲尽,明日池塘看小荷。

(0)

题陈氏荣寿堂八景为陈邦衡先母夫人作·其四古观清幽

何年福地起珠庭,芳草残碑字半倾。

苔径风回松子落,石坛秋老菊花清。

青牛过去留遗迹,白鹤归来认故城。

闻说瑶池降王母,高堂应伴董双成。

(0)

仪真阻浅江上水亭

江上幽人宅,重来记旧游。

潮声寒带雨,山色淡宜秋。

行尽芙蓉径,依然芦荻洲。

他乡亦吾土,何必赋登楼。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