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岩木下,倚杖白云层。
落日悬狐塞,清秋度马陵。
千峰寒自出,大泽莽相仍。
左瞰邢襄郡,分符忆股肱。
振衣岩木下,倚杖白云层。
落日悬狐塞,清秋度马陵。
千峰寒自出,大泽莽相仍。
左瞰邢襄郡,分符忆股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黄榆马陵诸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情感。首句“振衣岩木下”,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攀登岩石,抖去尘埃的姿态,充满了豪迈之气。接着“倚杖白云层”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倚杖于云雾缭绕的山巅之景,更隐含着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高远情怀。
“落日悬狐塞,清秋度马陵”两句,通过落日与秋风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苍茫辽阔、时间流转的意境。落日在遥远的边塞悬挂,清秋时节穿越马陵山,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边关战事的关切与思考。
“千峰寒自出,大泽莽相仍”进一步渲染了山川的雄伟与辽阔,千峰耸立,寒气自生,大泽连绵不绝,展现出一幅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这里的“寒”字不仅指气候的寒冷,也暗含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内心的冷静与深沉。
最后,“左瞰邢襄郡,分符忆股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官职的眷恋与感慨。站在高山之巅,俯瞰邢襄郡,回忆起自己作为一方之主的责任与担当,既有对权力与责任的深刻理解,也有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自己角色与职责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鸿鹄何苍茫,背负青天飞。
白波捲沧海,声如鬼神驰。
予时弹雅琴,成连嗟不归。
回风翻木叶,斜日悬江矶。
凄凄水仙吟,中曲断朱丝。
四望悄无人,天吴方躨跜。
神物有变化,至人能推移。
拔山岂无力,枭雄吾不为。
慷慨发冲冠,伤哉失路悲。
建安西驾轘辕道,二京旧迹忽如扫。
邺都踞虎当涂高,伤心千里青青草。
英雄盖世汉征西,叱咤山河落日低。
左开朱邸词臣宴,右指金戈壮士提。
中天铜雀何年筑,岧峣二台更相属。
讲武城连官渡口,滏阳水绕漳河曲。
雄图短日祇堪怜,断履残香满目前。
穗帷井干含啼处,空向西陵洒墓田。
蛾眉曼睩娱清夜,陆机已吊荒台下。
美人歌吹讵堪闻,赋诗横槊何为者。
登台可望荜圭宫,往事纷纷似梦中。
只见孤鸿向嵩洛,咸阳千树尽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