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齿红桥,听桥下、怒涛如箭。
作襟带、长安日近,雪消波暖。
纳纳津门潮水合,茫茫句注奔流远。
变桑田、一派古今愁,难消遣。千尺堰,秋风卷。
千家哭,秋云暗。任歌残瓠子,阳侯骄蹇。
梦里常惊龙气冷,眼前复见蛟宫浅。
倚危栏、尘土上须眉,王程缓。
雁齿红桥,听桥下、怒涛如箭。
作襟带、长安日近,雪消波暖。
纳纳津门潮水合,茫茫句注奔流远。
变桑田、一派古今愁,难消遣。千尺堰,秋风卷。
千家哭,秋云暗。任歌残瓠子,阳侯骄蹇。
梦里常惊龙气冷,眼前复见蛟宫浅。
倚危栏、尘土上须眉,王程缓。
这首《满江红·过滹沱》由清代词人曹贞吉所作,描绘了作者在滹沱河畔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变迁和自然景象的感慨。
词中以“雁齿红桥”开篇,红桥如同雁群排列,既形象又富有诗意。紧接着,“听桥下、怒涛如箭”,生动地描绘了滹沱河的汹涌澎湃,犹如箭矢般激荡,展现了河水的壮阔与力量。
“作襟带、长安日近,雪消波暖”,通过“襟带”一词,形象地将滹沱河比作连接北方与长安的纽带,暗示着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随着冰雪融化,河水变得温暖,预示着生机与希望的到来。
“纳纳津门潮水合,茫茫句注奔流远”,进一步描绘了滹沱河的广阔与深远,仿佛连绵不绝的潮水汇入大海,句注山的水流则奔腾向远方,展现出自然界的宏伟与壮丽。
“变桑田、一派古今愁,难消遣”,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无论是过去的繁荣还是现在的衰败,都难以抹去心中的愁绪。这句蕴含了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千尺堰,秋风卷。千家哭,秋云暗”,通过“千尺堰”与“秋风卷”、“千家哭”与“秋云暗”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哀伤。
“任歌残瓠子,阳侯骄蹇”,引用古代传说中的瓠子歌与阳侯的故事,象征着人们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助与抗争。瓠子歌是古代人民面对洪水时的哀歌,而阳侯则是传说中的海神,骄蹇则意味着他的傲慢与不可一世。
“梦里常惊龙气冷,眼前复见蛟宫浅”,表达了作者在梦境中感受到的寒冷与现实世界中蛟龙出没的景象,寓意着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最后,“倚危栏、尘土上须眉,王程缓”,描绘了作者站在高处,面对尘土飞扬的场景,似乎在思考人生与旅途的意义,王程缓则暗示了行程的缓慢与内心的沉思。
整体而言,《满江红·过滹沱》不仅展现了滹沱河的壮美与自然景观的雄浑,更蕴含了作者对历史、自然、人生深刻的感悟与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