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竹萧萧青十寻,疏廊如到碧山岑。
题诗石上无人和,惟有山禽伴苦吟。
梧竹萧萧青十寻,疏廊如到碧山岑。
题诗石上无人和,惟有山禽伴苦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长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首先,“梧竹萧萧青十寻”一句,以“梧竹”作为主体,通过“萧萧”一词营造出竹叶轻轻摇曳的动态感,同时“青十寻”则强调了竹子的高大与翠绿,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这里不仅描绘了景色的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接着,“疏廊如到碧山岑”一句,将视线从地面的竹林转向了远处的山峦,通过“疏廊”这一意象,既指出了长廊的稀疏与空旷,又巧妙地将读者的想象引向了远方的碧山,形成了一种空间上的延伸感,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深远感。
“题诗石上无人和”一句,点明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自题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我表达的渴望。这里的“无人和”不仅指没有其他人的回应,更暗含了诗人寻求心灵共鸣的渴望未能实现的失落感。
最后,“惟有山禽伴苦吟”一句,以“山禽”(山中的鸟类)作为诗人的伴侣,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状态。这里的“苦吟”既是对诗歌创作过程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暗示了他在自然美景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孤独与自我表达的探索,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伯乐善相马,相内不相外。
造父善御马,御成不御败。
沙丘有病马,志远力未惫。
盘身怯泥土,俛首困草稗。
强起时奋迅,悲鸣辄喑噫。
驽骀倦相逐,童仆几见卖。
斯人一回顾,世俗始惊怪。
冀北有骏马,散蹄雨雹快。
去势驰灭没,朝荆暮燕代。
衔辔苟庸拙,道途足险隘。
斯人一駷手,千里瞬息届。
二者岂不伟,繄人而否泰。
相也命所系,御也才所赖。
名马世常有,伏枥固有待。
伯造不世出,古今重遭会。
相得互相起,两致一无碍。
所以马与人,功名各自大。
清泠不在境,石峤乃天成。
我无卜筑功,为台亦强名。
南山岂不佳,不见浮云生。
青溪淡无绪,何处宾鸿声。
谁云饮酒乐,正欲乱其明。
不知弹琴士,何用物外平。
清冷亦强名,指象真砰砰。
落落晞白发,身世秋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