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棹北江平,南风若有情。
尽驱三伏暑,相送一帆轻。
水浅行舟缓,禾枯旱象成。
老农沙际语,不忍听呼庚!
鼓棹北江平,南风若有情。
尽驱三伏暑,相送一帆轻。
水浅行舟缓,禾枯旱象成。
老农沙际语,不忍听呼庚!
这首《北江舟次》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于北江之上,所见所感的一幅生动画面。
首句“鼓棹北江平”,以“鼓棹”描绘出划船前行的动态,而“北江平”则展现出江面的平静,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接着,“南风若有情”,将无形的南风赋予情感,仿佛它也对诗人有所眷顾,增添了诗境的温馨与和谐。
“尽驱三伏暑,相送一帆轻”,这两句通过“驱暑”和“送帆轻”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力量,不仅消除了夏日的酷热,还让诗人乘坐的小舟在轻风中航行,体验到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与轻松。
然而,美好的旅程中也不免有哀愁与感慨。“水浅行舟缓,禾枯旱象成”,水位下降使得船只行动迟缓,田间的庄稼因干旱而枯萎,这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喻,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虑。
最后,“老农沙际语,不忍听呼庚!”一句,通过老农在岸边的对话,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面对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困境,诗人虽心怀同情,却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默默倾听,表达出深深的无奈与悲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怀,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同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操。
春渚微茫碧草连,千花飞尽柳飞绵。
孤云野鹤生遥思,明月清风共一船。
破褐还寻栖隐地,空囊唯乞送行篇。
先生自有修真诀,不倚丹砂驻少年。
同吟四十过三四,常恨诗衔欠一官。
人事中年多感慨,仕途今日更艰难。
炉亭围坐推前辈,夜店单床定薄寒。
最喜亲庭佳阙近,尽携儿女入长安。
众里知心少,唯师是故人。
临终书未答,昨夜梦全真。
鹤唳浑如哭,花开不似春。
近逢同住者,得问病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