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市南头丈五尘,却于深处得清真。
隔江燕影常来晚,当户莺啼直过春。
暮雨突冲无猎骑,社天沈醉有归人。
远寻二十年馀计,割取东墙作我邻。
柳市南头丈五尘,却于深处得清真。
隔江燕影常来晚,当户莺啼直过春。
暮雨突冲无猎骑,社天沈醉有归人。
远寻二十年馀计,割取东墙作我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景象。首联“柳市南头丈五尘,却于深处得清真”以柳市为背景,通过“丈五尘”与“清真”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颔联“隔江燕影常来晚,当户莺啼直过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燕子在江对面留下晚归的身影,黄莺在门前啼叫,仿佛春天就在眼前,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
颈联“暮雨突冲无猎骑,社天沈醉有归人”则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乡村图景,虽然没有猎骑的喧嚣,但归家的人们沉浸在黄昏的宁静中,享受着生活的平和与满足。尾联“远寻二十年馀计,割取东墙作我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愿意跨越时空,寻找并融入这样的环境,成为其中的一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情感和哲思,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十万天兵貂锦衣,晋城风日斗生辉。
行台仆射深恩重,从事中郎旧路归。
叠鼓蹙成汾水浪,闪旗惊断塞鸿飞。
边庭自此无烽火,拥节还来坐紫微。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
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
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
捐气入空房,无憀乍从容。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
手持未染綵,绣为白芙蓉。
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
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
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
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
宛宛青丝线,纤纤白玉钩。
玉钩不亏缺,青丝无断绝。
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