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为荣家不为身,读书谁料转家贫。
三年行却千山路,两地思归一主人。
络岸柳丝悬细雨,绣田花朵弄残春。
多情御史应嗟见,未上青云白发新。
本为荣家不为身,读书谁料转家贫。
三年行却千山路,两地思归一主人。
络岸柳丝悬细雨,绣田花朵弄残春。
多情御史应嗟见,未上青云白发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读书人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本为荣家不为身,读书谁料转家贫"两句表达了诗人原本为了家族的荣耀而读书,但没想到却因为读书而家境变贫。这反映出古代读书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三年行却千山路,两地思归一主人"则写出了诗人长时间在外漂泊,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内心始终只有对一个家的思念。这里的"主人"指的是家中的父母或妻儿,表达了深沉的乡愁。
"络岸柳丝悬细雨,绣田花朵弄残春"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外所见的景象,细雨中垂挂的柳丝与残春的花朵,都让人感到春意已尽,但又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
最后,"多情御史应嗟见,未上青云白发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有情有义、能够理解自己处境的人(御史)的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悲哀。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乡愁与人生困顿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