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信风催到小桃,瘦腰宽剩半围绦。
微寒自喜垂帘箔,深夜谁闻放剪刀。
鹦鹉语言犹带诳,狸奴踪迹也偷逃。
身轻却羡双飞燕,伫立墙东目送劳。
花信风催到小桃,瘦腰宽剩半围绦。
微寒自喜垂帘箔,深夜谁闻放剪刀。
鹦鹉语言犹带诳,狸奴踪迹也偷逃。
身轻却羡双飞燕,伫立墙东目送劳。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无题八首(其七)》描绘了一幅春日闺中独处的画面。首句“花信风催到小桃”,通过“花信风”这一意象,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和桃花的盛开,展现了季节的变迁和生机盎然。次句“瘦腰宽剩半围绦”,以女子的腰身变化,暗示了时光流转,青春易逝。
接下来,“微寒自喜垂帘箔”,写出了主人公在微微春寒中仍感到一丝喜悦,可能是因为独处的宁静,也可能是因为对春光的喜爱。夜晚,“深夜谁闻放剪刀”,可能是剪裁衣物的动作,暗含着女子独自整理衣饰,期待新气象的心情。
“鹦鹉语言犹带诳,狸奴踪迹也偷逃”,借鹦鹉和家猫的动态,寓言般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连动物都似乎能感知到她的寂寥。最后两句,“身轻却羡双飞燕,伫立墙东目送劳”,直接抒发了主人公对自由飞翔的燕子的羡慕,以及长久站立墙边,默默凝视远方的落寞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春日闺中女子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又有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骑鲸云路倒景。
醉面风吹醒。
笑把浮丘袂,寥然非复尘境。
震泽秋万顷。
烟霏散,水面飞金镜。
露华冷。
湘妃睡起,鬟倾钗坠慵整。
临江舞处,零乱塞鸿清影。
河汉横斜夜漏永。
人静。
吹箫同过缑岭。
春阳染柳条,春风落花片。
化工本无心,谁与催漏箭?
俯仰财几时,梁间有雏燕。
人亦随物迁,苍然镜中面。
要当心铁石,先登酣百战。
我岂儿女哉,秋风感团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