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竹清我魂,散发吹我顶。
虚窗听鸣蝉,小槛看汲井。
扫地长物空,漱泉齿颊冷。
厨人具浆粉,童子煮山茗。
微云未必雨,且喜收树影。
残书置不视,乐此清昼永。
既夕即榜舟,门外绿千顷。
世事何足论,平生慕箕颍。
穿竹清我魂,散发吹我顶。
虚窗听鸣蝉,小槛看汲井。
扫地长物空,漱泉齿颊冷。
厨人具浆粉,童子煮山茗。
微云未必雨,且喜收树影。
残书置不视,乐此清昼永。
既夕即榜舟,门外绿千顷。
世事何足论,平生慕箕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清暑》,描绘了夏日清幽的景象和作者的闲适心境。首句“穿竹清我魂,散发吹我顶”写出了竹林中的凉爽与自由,仿佛能净化心灵,让人心神舒畅。接下来的“虚窗听鸣蝉,小槛看汲井”,通过听蝉鸣、观井汲,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和享受。
“扫地长物空,漱泉齿颊冷”两句,描述了诗人简单的生活方式,扫除杂物,泉水漱口,带来清凉之感。接着,“厨人具浆粉,童子煮山茗”描绘了家人的忙碌和茶香四溢的温馨画面。
“微云未必雨,且喜收树影”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淡然态度,欣赏着树影婆娑带来的片刻宁静。而“残书置不视,乐此清昼永”则流露出诗人沉浸在阅读之外的闲暇时光中的满足。
最后两句“既夕即榜舟,门外绿千顷”描绘了傍晚乘船出游的情景,门外一片绿色的田野,诗人感叹世事无常,更向往如箕颖般隐逸的生活。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避暑时的闲适生活和超脱世俗的心境,体现了陆游诗歌中常见的田园诗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电转雷惊,自叹浮生,四十二年。
试思量往事,虚无似梦,悲欢万状,合散如烟。
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
何人解,问无常火里,铁打身坚。须臾便是华颠。
好收拾形体归自然。
又何须着意,求田问舍,生须宦达,死要名传。
寿夭穷通,是非荣辱,此事由来都在天。
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