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矣杜陵客,草堂倚江干。
故人相幽筑,皇天悯生还。
君家付楚炬,结搆当时艰。
谓得风雅力,竹木供大官。
城边夜归鹤,杳杳发长叹。
朱甍昔峨峨,碧草今曼曼。
何如荫白茅,容膝有馀安。
我哀丧乱馀,人烟半凋残。
风凄狐兔警,露重星斗寒。
丈夫坐一室,此念驰九寰。
所以草堂人,安得千万间。
老矣杜陵客,草堂倚江干。
故人相幽筑,皇天悯生还。
君家付楚炬,结搆当时艰。
谓得风雅力,竹木供大官。
城边夜归鹤,杳杳发长叹。
朱甍昔峨峨,碧草今曼曼。
何如荫白茅,容膝有馀安。
我哀丧乱馀,人烟半凋残。
风凄狐兔警,露重星斗寒。
丈夫坐一室,此念驰九寰。
所以草堂人,安得千万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的《陈子植草庐成求予赋》。诗中,诗人以杜陵客的身份,描绘了自己在草堂的生活,感慨万分。他感激故人建造草庐,皇天似乎也怜悯他的归来。诗人回忆起当初艰难的建造过程,期待通过草庐能展现出风雅之气,为朝廷提供竹木资源。
然而,眼前的景象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城边的鹤声凄凉,昔日的宏伟建筑如今只剩荒芜的碧草。诗人认为,即使简陋如茅屋,也能带来内心的安宁,胜过过去的奢华。他目睹战乱后的凋敝,风声凄厉,狐狸和兔子出没,夜晚露水寒冷,星辰闪烁。
诗人深感忧虑,即使身处一室,思绪却驰骋于广大的天地之间。他借此表达对草堂主人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疾苦的深深关怀,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安居乐业,拥有千万间的庇护所。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