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天影如墨。不分朝与暮、声声滴。
烟柳万丝愁织。腻得一带纱窗,欲明无力。
苔纹阶畔暗积。鸠舌唤晴涩。待何日携琴、西城陌。
只一味、闷恹恹,忘了今日清明,前朝寒食。
昏昏天影如墨。不分朝与暮、声声滴。
烟柳万丝愁织。腻得一带纱窗,欲明无力。
苔纹阶畔暗积。鸠舌唤晴涩。待何日携琴、西城陌。
只一味、闷恹恹,忘了今日清明,前朝寒食。
这首《芭蕉雨·春雨》由清代诗人王策所作,描绘了春雨中芭蕉叶上的雨滴,以及雨滴在烟柳间织成的愁绪,营造出一种细腻而哀婉的氛围。
首句“昏昏天影如墨”,以浓重的墨色描绘出天色的昏暗,暗示着一场春雨即将来临。接着,“不分朝与暮、声声滴”则通过雨滴的声音,将时间的界限模糊,强调了雨的持续和连绵不绝。
“烟柳万丝愁织”一句,将烟雾缭绕的柳树比作愁绪的编织,形象地表现了春雨中万物的哀愁情绪。接下来,“腻得一带纱窗,欲明无力”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滴沾湿纱窗的情景,表现出雨的湿润和无力感。
“苔纹阶畔暗积”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暗和潮湿,而“鸠舌唤晴涩”则通过乌鸠的叫声,表达了对晴天的渴望,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最后,“待何日携琴、西城陌。只一味、闷恹恹,忘了今日清明,前朝寒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节日的怀念,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春雨季节特有的哀愁与期盼,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
孤影伴愁,短歌送节,举目天涯愁满。
秦关尘涨楚江昏,吊湘累、芷兰哀怨。归帆似箭。
更谁管、潮痕暗换。殢乡关,问晓风残月,凭谁能劝。
连村晚。浴鹭春波,一水匀寒暖。
时新眉样费商量,话西窗、青灯黄卷。风尘阅遍。
享家帚、千金同玩。合我成三,月照琴楼酒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