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潭水翳林间,今有清光见此山。
一任风来波不起,潭心可似老僧闲。
何年潭水翳林间,今有清光见此山。
一任风来波不起,潭心可似老僧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宝林寺六景(其二)初有潭”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
首句“何年潭水翳林间”,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对时间的追溯,潭水在茂密的树林中隐匿,仿佛是自然界的秘密,让人不禁好奇它的历史与故事。这里运用了“翳”字,形象地描绘了树木遮蔽阳光,潭水因此显得更加幽深神秘。
次句“今有清光见此山”,转折到当下,清亮的光线穿透树梢,照耀在山峦之上,为静谧的潭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清光”不仅指自然光线,也暗含了心灵的清明与纯净,象征着内心的觉醒与光明。
接着,“一任风来波不起”,描绘了潭水表面的平静,即使外界的风吹过,水面依然波澜不惊。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寓意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如同老僧般的心境。
最后,“潭心可似老僧闲”,将潭水的平静与老僧的闲适心境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潭水的深邃与老僧的智慧相互映照,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禅宗思想的融合,引导读者在繁忙的世界中寻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