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伤春怨别,画帘底,诉新莺。
正楚佩香霏,秦效韵袅,愁化云轻。盈盈。
脸波半敛,乍回眸、不笑也倾城。
端是天南柳宿,怎教讹作张星。竛竮。
彩扇翻歌,天宝后,换新声。
记紫兰一曲,翻风燕妒,啼露花醒。飘零。
袖中宫谱,祗云和、留付董双成。
多少铜华旧恨,夜来传遍旗亭。
几伤春怨别,画帘底,诉新莺。
正楚佩香霏,秦效韵袅,愁化云轻。盈盈。
脸波半敛,乍回眸、不笑也倾城。
端是天南柳宿,怎教讹作张星。竛竮。
彩扇翻歌,天宝后,换新声。
记紫兰一曲,翻风燕妒,啼露花醒。飘零。
袖中宫谱,祗云和、留付董双成。
多少铜华旧恨,夜来传遍旗亭。
这首《木兰花慢·赠歌者张蕴娘》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郭则沄所作,通过对歌者张蕴娘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她的深深赞美和别离之苦。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春怨别”、“画帘底的新莺”、“楚佩香霏”、“秦效韵袅”,展现了蕴娘歌声的动人之处,以及她如柳宿般婉约的气质,与张星的形象形成对比。
“脸波半敛,乍回眸”描绘了蕴娘的眼神魅力,即使不笑也能倾倒众生。接着词人回忆起天宝年间的情景,提及“紫兰一曲”和“翻风燕妒”,暗示蕴娘的歌声曾引起他人嫉妒。她的才华被比作“袖中宫谱”,象征着高雅和传承,而“云和”和“董双成”则寓言了她技艺的高超和仙子般的气质。
最后,“铜华旧恨”和“夜来传遍旗亭”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蕴娘歌声所引发的深远情感共鸣。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刻画了一位才情出众的歌者形象,展示了词人的深情厚意和对艺术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