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幽閒在涧阿,不将齿发犯风波。
共知韩愈亦人耳,子谓伯寮如命何。
野处生成盘谷序,襟期写在醉时歌。
尚嫌山浅人知处,更与移床入薜萝。
从古幽閒在涧阿,不将齿发犯风波。
共知韩愈亦人耳,子谓伯寮如命何。
野处生成盘谷序,襟期写在醉时歌。
尚嫌山浅人知处,更与移床入薜萝。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感怀(其七)》。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诗作。
“从古幽閒在涧阿,不将齿发犯风波。”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情景。“幽閒”指的是深邃的山谷,“涧阿”则是流水潺潺的声音。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意让自己的言行受制于外界的风波,这里的“齿发”代指个人微小的作为。
“共知韩愈亦人耳,子谓伯寮如命何。” 这两句通过提及唐代文学家韩愈来表达一种对名士身份的思考。诗人认为,即便是像韩愈这样伟大的文学家,也不过是一位普通的人。在这里,“子谓伯寮”指的是人们对于名士的称呼,“如命何”则是询问这些名声究竟有何意义。
“野处生成盘谷序,襟期写在醉时歌。”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逸山林中的生活情景。诗人在自然环境中创作诗歌,并且是在酒醉之际,这里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状态。
“尚嫌山浅人知处,更与移床入薜萝。”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地点的不满足,以及对更深远自然环境的向往。这里,“尚嫌”意味着仍旧觉得不足,“山浅人知处”是指目前的居所过于靠近尘世,被人们所熟知。而“更与移床入薜萝”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自己的生活空间深入到更加偏远和人迹罕至的地方,即使需要改变当前的住处,也要融入更加自然而隐秘的环境之中。
摆脱蹇途事圃农,神工默运享亨丰。
环亭花果千株盛,不是绿黄即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