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柏津头访昔游,夕阳衰草几番秋。
人心谁向忙中觉,天理须从定处求。
桔柏津头访昔游,夕阳衰草几番秋。
人心谁向忙中觉,天理须从定处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七)》。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桔柏津头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游览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夕阳衰草几番秋"一句,以夕阳和衰草象征着岁月的更迭,暗示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叹。接下来,诗人提出一个深沉的人生哲理:"人心谁向忙中觉,天理须从定处求。"这句诗意味着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察觉内心的真正需求,而真理和道理唯有在平静与安定中才能寻得。整首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怀,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一昼千万思,一夜千万愁。
昼思复夜愁,昼夜千万秋。
故人远为县,海边勾践州。
故人道何如,不间孔与周。
我如道边尘,安能望嵩丘?
又若涧与溪,敢比沧海流。
景山与学海,汲汲强自谋。
愁思虽尔勤,故人得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