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清湘》
《过清湘》全文
宋 / 陶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岭开蛮壤断,此地下湘川。

绿水文如染,丹枫色欲然。

瘴消还爱酒,我醉尚忧边。

故里谁相访,孤帆出晓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qīngxiāng
sòng / táo

lǐngkāimánhuàiduànxiàxiāngchuān

绿shuǐwénrǎndānfēngrán

zhàngxiāoháiàijiǔzuìshàngyōubiān

shuíxiāng访fǎngfānchūxiǎoyān

注释
岭:山岭。
蛮壤断:蛮地隔绝。
湘川:湘水之川。
绿水:碧绿的江水。
文如染:仿佛被染过。
丹枫:鲜红的枫叶。
色欲然:似要燃烧。
瘴消:瘴气消散。
爱酒:更爱饮酒。
忧边:忧虑边境。
故里:家乡。
谁相访:有谁来访。
孤帆:一叶孤舟。
晓烟:拂晓的烟雾。
翻译
山岭开辟,蛮地隔绝,这里连接着湘水之川。
碧绿的江水仿佛被染过,鲜红的枫叶似要燃烧。
瘴气消散后更爱饮酒,即使醉了仍忧虑边境安危。
家乡的亲人有谁来访?只有一叶孤舟在拂晓的烟雾中驶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陶弼的《过清湘》,描绘了诗人行经湖南清湘地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岭开蛮壤断”展现了山岭的开阔和蛮荒之地的界限被打破,接下来“此地下湘川”点明了地理位置。"绿水文如染"运用比喻,形容湘江水碧绿如染,色彩鲜明;“丹枫色欲然”则描绘了两岸红枫叶如火,热烈而引人注目。

诗人身处异乡,瘴气已消,但仍对边境的安危有所忧虑,“瘴消还爱酒,我醉尚忧边”表达了他虽暂得解脱,但心中仍挂念国家边防。最后一句“故里谁相访,孤帆出晓烟”,诗人以孤独的船影在晨雾中远去,寄托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既有壮丽的山水画卷,又有深沉的家国情怀。

作者介绍

陶弼
朝代:宋   字:商翁   籍贯: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   生辰:1015—1078

陶弼(1015—1078)宋代诗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
猜你喜欢

奉酬·其二

试场未动文书静,官舍相联步履过。

千丈苍波争倚薄,十围便腹有森罗。

登临已结骚人恨,填委终翻劳者歌。

后夜中秋佳月色,惟予不饮奈明何。

(0)

偶□

□倚苍崖次第开,暂停征传一徘徊。

人间万事皆如此,偶尔□胜特地来。

(0)

送人南归

相送当摇落,孤舟泛渺瀰。

去帆看已远,临水立多时。

别浦寒鸿下,空山夜鹤移。

他年重会面,冷鬓共成丝。

(0)

孤猿叫月

天色如冰万籁沉,攀藤无伴自惊心。

啼时只有空山应,影挂寒松夜正深。

(0)

冷泉亭

天风吹断树飘声,耳洗灵泉得隐名。

流到元嘉河路变,宋时恐失晋时清。

(0)

月夜敲砧

沉沉万籁满天星,药兔秋声处处明。

落尽灯花人欲睡,一檐桐影捣衣声。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