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丽人李谷字中甫元统元年登乙科为翰林检阅官明年被命使本国宣谕勉厉学校制书其行也赠之以诗》
《高丽人李谷字中甫元统元年登乙科为翰林检阅官明年被命使本国宣谕勉厉学校制书其行也赠之以诗》全文
元 / 宋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盖苏文后少武事,渍沟楼下有书声。

贡士来经鸭绿远,登科去被牙绯荣。

中朝分命新诏使,东人争讶旧儒生。

德音宣布声教广,遣子入学同趋京。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高丽国(朝鲜半岛)在宋褧所处的元朝时期,社会文化氛围的一个侧面。诗的首句“盖苏文后少武事”暗示了高丽社会相对和平,重视教育,与盖苏文时代(高丽前期)的军事强盛形成对比。接着,“渍沟楼下有书声”形象地写出鸭绿江畔的读书声,体现了学术的兴盛和人才的培养。

“贡士来经鸭绿远”写高丽贡士长途跋涉前来参加科举考试,显示出对中央朝廷的向往和尊重。“登科去被牙绯荣”则赞美他们考中之后的荣耀,穿着官服的鲜艳色彩象征着他们的仕途前景光明。

“中朝分命新诏使”表达了元朝朝廷对高丽的新任命,派遣使者传达皇帝的诏令,显示了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力度。“东人争讶旧儒生”则反映出当地人对这些新任使者是儒生出身的惊讶,暗示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力。

最后两句“德音宣布声教广,遣子入学同趋京”强调了元朝皇帝的仁德政策,鼓励当地学子入京学习,进一步传播中原的教化,体现了文化交流和国家治理的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高丽社会的文教景象,赞扬了元朝的统治政策,同时也展现了不同文化交融的时代特色。

作者介绍
宋褧

宋褧
朝代:元   字:显夫   籍贯: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   生辰:1294-1346

宋褧(1294-1346), 字显夫,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猜你喜欢

拜先曾王考木主于朝天宫后祠中

晋室丹杨尹,犹看古柳存。

山河今异域,瞻拜独曾孙。

雨静钟山闭,云深建业昏。

自怜褴褛客,拭泪到都门。

(0)

赋得山气日夕佳

名山有灵气,日夕更清佳。

峰黛衔羲驭,壶莲报酉牌。

霞烘云态变,霭送谷寒皆。

暝色苍烟合,林声天籁谐。

暮钟来岭寺,归鸟下岩斋。

五字柴桑妙,悠然兴企怀。

(0)

移竹

三庚好移竹,千竿辇脩玉。

过雨润到心,延风清满目。

疏称倚窗前,密合围水曲。

莳矮近高阜,列长傍低澳。

位置各有宜,片时尽得之。

量材以官人,曷其异于斯。

竹易人则难,吁嗟乎吾思。

(0)

皇长子挽词·其二

三年未满失三男,况汝成丁书史耽。

见说在人犹致叹,无端丛已实何堪。

(0)

绝命诗·其一

乱离滚到白头年,几合捐生却未然。

今日真成无可奈,辉辉风烛照苍天。

(0)

玉泉

玉泉清彻底,荇藻无纤鳞。

取譬有所思,含垢能容人。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